明媚陽光、金色沙灘、綿長海岸……
與許多島外專家一樣,75歲的清華大學退休教授錢振為2006年冬天初次來到三亞,就喜歡上了這個風景如畫的海濱山城。此后,他每年都會來瓊度冬,成為三亞“候鳥型”人才大軍的一分子。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冬季前來三亞療養和休假的退休專家學者以及企業高管、資深專業人員近2000多名,另還有在特定季節進行農業科研的南繁科研人員2100多名。
“這一‘候鳥’群體,層次高、人數多,對于高層次人才短缺的三亞來說,是一筆獨特而寶貴的人才資源。”三亞市深刻認識到。
為充分發掘“候鳥型”人才的智力資源,三亞市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駐,但求長效”的理念,搭建平臺,整合資源,多維激勵,力促候鳥型人才為三亞經濟社會發展凝智聚力。
量體裁衣 發揮作用
2009年初,73歲的東北林業大學退休教授岳書奎到三亞度假療養。在三亞河邊散步時,岳教授驚喜地在岸邊發現稀有的紅樹林。歷經半年考察,他撰寫出《關于保護與恢復三亞市紅樹林的報告》,并遞交市委市政府。市領導迅速做出批示,三亞河紅樹林保護區快速建立起了長期觀測保護機制。
根據“候鳥型”人才的特征,三亞市將其劃分為銀色候鳥、南繁候鳥、休閑候鳥,并針對三類人才,量體裁衣,搭建服務和事業平臺,發揮人才作用。
“銀色候鳥主要指每年冬季從北方遷徙來三亞度假、療養的退休專家學者;南繁候鳥指每年冬春季節在三亞開展農業研究、育種、生態適應性觀測等科研活動的科技人員;休閑候鳥則是在三亞購房置業,或每年攜親帶友前來短期休閑度假的一些高管、資深專業人士。”三亞市委組織部介紹。
近年來,三亞完善了候鳥型人才信息庫,先后有針對性地成立了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老教授協會,發揮南繁候鳥、銀色候鳥型人才作用,并將實施休閑度假人才“候鳥工程”作為九大重點人才工程之一,寫入《三亞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經過幾年的磨合,現在,三亞已實現與候鳥型人才的“六個主動”,即市委、市政府和相關部門主動聯系候鳥型人才,主動保障其調研論證所需的各類資料及工作經費;市人才工作協調小組主動服務候鳥型人才,主動跟蹤候鳥型人才意見建議落實情況并向其通報;候鳥型人才主動參與三亞城市的規劃建設管理,主動監督相關部門的工作成效并提出批評建議。
構筑平臺 凝心聚力
“三亞發展起步較晚,城市品牌、科研實力、人文環境等亟待提升。”三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新聞發言人侯振華介紹,“圍繞強化對候鳥型人才的吸納、集聚、承載能力,近年來三亞傾力構筑三大聚才平臺,充分依托項目載體吸引、服務、用好人才。”
2005年3月,三亞市將原市農業生物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市科學技術服務中心等4家事業單位合并組建成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目前,該院已發展成頗具規模的綜合性科研單位,成為海南服務南繁人才、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重要特色載體。
為凝聚老專家們的“精氣神”,開啟銀色候鳥人才智慧寶庫,2008年底,三亞市老教授協會正式掛牌成立,成為全省唯一的市級老教授協會。如今,該協會已擁有2位院士、365名教授。
為將三亞打造成為“南繁硅谷”,2010年12月,國家批準建設海南三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海南國家南繁研發中心暨南繁育種公共服務平臺、南繁種業科技孵化器、國家南繁檢驗檢疫中心等重點項目落戶園區,實現了南繁人才與本土農業科技人員、南繁實驗平臺與三亞農業示范基地、南繁科技創新與三亞熱帶農業發展的“三個對接”。
依托三大平臺,三亞采取項目合作、項目聘請、項目引進、項目培訓及項目評估等多種方式,積極引導候鳥型人才為服務本地產業以及教育、科研、醫療等公共事業。市屬醫院、學校、科研院所等單位聘請候鳥人才作為特聘專家,定期開展業務指導、短期培訓,帶動本地人才成長。
“三維”激勵 服務發展
“大量候鳥型人才屬于高薪、高管或資深專業人士,經濟寬裕,這就需要我們改變過去‘人才引進就是給錢給物’的觀念,變單維的物質激勵為事業、精神、物質‘三維’激勵。”對于如何更好地激發候鳥型人才服務發展,三亞市委組織部長、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副組長苗延紅如是說。
三亞市先后設立了創意產業園、高新技術產業園,鼓勵扶持候鳥型人才干事創業,對發展前景良好的高新產業給予資金扶持、出口退匯等政策優惠。目前,兩個產業園區已與中興、益科博、聯想、易視芯等30余家候鳥型人才創辦、領辦企業或經候鳥型人才牽線搭橋引進企業,簽訂入駐協議或合作意向,投資總額預計達400多億元。
同時,三亞市還積極組織候鳥型人才送科技下鄉,鼓勵候鳥型人才以技術要素入股農民合作社,與農民“共擔風險、共享利益”。通過與三亞100余個農民合作社共同創業或提供指導,培育了瓜果、花卉、水產養殖等一批農村優勢特色產業。三亞市“農業科技110”還長期邀請候鳥型人才“坐診”,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
在物質激勵、事業凝心之余,三亞不忘完善精神等人文關懷與服務機制。三亞在解放軍301醫院海南分院、市南繁院、市老教授協會等13家候鳥型人才較為集中的單位設立人才工作站,經常組織聯誼會、座談會、走訪慰問等活動,解決人才住房、就醫、社保轉移、子女就學等問題。授予做出突出貢獻的候鳥型人才“三亞市榮譽市民”稱號,聘請部分候鳥型人才為“三亞市領導直接聯系專家”,使人才享有實現自身價值的自豪感和贏得尊重的榮譽感。
“候鳥型人才為三亞增加了一支編外高端人才隊伍,他們已成為推動三亞科學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苗延紅表示,“三亞市正努力營造尊重人才、愛護人才、重用人才的社會文化氛圍”。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