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畢業于四川農業大學的黃永在四川農科院工作幾年后赴澳大利亞學習,并取得了悉尼大學植物病理學博士學位;2000年,受到成都創業環境的吸引,他帶著技術回來創辦了成都特普科技發展有限公司;2008年,他的團隊開發了2項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農藥產品;2011年,可以喝的農藥——“太抗”正式投入生產,在成都,已經在彭州蔬菜基地、雙流草莓產業園部分農戶中使用。
“我聞到農藥就過敏,手要腫,你看現在,我拿了、聞了我們的產品,一點事都沒有。”拿著黃永遞過來的乳白色液體,記者沒有聞到一點普通農藥刺鼻的臭味,黃永說,之所以叫生態農藥,就是源于此——低毒性。據悉,在日本,按照列出的食品標準,“太抗”通過了600項安全檢測。既然對人體無害,那對植物病害有效嗎?黃永介紹說,經過對黃瓜、草莓、四季豆、辣椒等大量蔬菜、水果進行實驗后證明,“太抗”不但能消滅病害、無殘留,還能促進植物生長、增加產量,相當于同時具備了農藥和肥料的功效。
來成都創業,如今已有10多年了,當著“飛人”的黃永十分享受這樣的生活,在為成都提供“智力”的同時,也享受著成都為他提供的各種支持。
大量、優質地引進高素質人才
統計顯示,目前,在成都的各類人才有300余萬人。其中,兩院院士36人(其中“雙院士”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2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698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727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1039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1161人;國家“人才”人才93名,四川省“百人計劃”專家210名,“成都人才計劃”專家114名、頂尖創新創業團隊5個。據不完全統計,5個頂尖團隊2012年實現銷售收入4.7億元,創造稅收總額達9408萬元;114名“成都人才計劃”專家手握380余項發明專利,填補了多項國際空白。
近年來,成都大量、優質地引進高素質人才,各區(市)縣按照各自產業布局,在謀劃特色優勢產業結構的同時,也優先培育主導產業急需的各類人才,立足本地特色優勢產業出臺了許多引才計劃,并設立了專項引才資金。
據成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關人士介紹,成都市人才引進計劃正在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在成都的各個重點產業領域,處處都能發現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的身影:新一代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產業、汽車及機械制造、冶金建材制造……而這些高端產業背后,則有著強大的高端人才的支撐。
人才工作重心轉向“高端引領”
成都近年來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吸引、扶持人才“加盟”成都。2011年,成都更是將人才工作重心轉向了“高端引領”,緊扣重點優勢產業發展需求,實施了“成都人才計劃”,大力選拔、扶持重點產業領域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
今年1月,成都市人社局再次對外發布消息,將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要開展分產業、分專業、分園區組織重點企業赴外地招聘高層次人才活動,赴外地企業向天府新區、重點工業集中發展區傾斜,以滿足人才的急需急用,全年指導引進國內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400名。成都市人社局負責人說,為引進人才,建設中西部人才創新創業聚集高地,今年要制定出臺統籌區域發展的人才引進政策,盡快出臺《成都市鼓勵企業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辦法》,實行區域差異化支持,為成都市圈層經濟發展提供全面的引才政策。
“成都因為有了這么多人才的聚集,才使得經濟社會高速發展,才奠定了中西部的許多個第一。”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人才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是雙向的,因為發展得好,人才才愿意來聚集,也因為聚集的人才多,發展才會更迅速。“下一步,我們會進一步加強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工作,讓更多高端人才‘落戶’成都。”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