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從“蘇州制造”到“蘇州創造”的轉型升級大潮中,近年來匯聚、涌現的1萬多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無疑是最具活力的主力軍。
然而,同全國其他地方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一樣,由于缺少可作抵押的硬資產、貸款風險相對較高,融資難成為阻擋他們快速成長壯大的攔路虎。
這一難題如何破解?
2009年,蘇州市在全國率先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專項資金,推出金融創新產品“科貸通”,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與銀行對接搭建起方便快捷的綠色通道。
截至今年上半年,“科貸通”已為該市的79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解決貸款63 億元,成為他們快速成長壯大的助推器。
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庫,為銀行與企業聯姻當“紅娘”
在蘇州桑泰海洋儀器研發有限責任公司的展廳內,一臺外形酷似“魚雷”的高頻合成孔徑聲吶引人注目。剛從阿曼灣與霍爾木茲海峽“征戰”歸來不久的它,在“鄭和沉船遺骸探查”國際合作項目中大顯身手,獲得了5處沉船遺骸圖像,贏得了中外專家的嘖嘖稱贊。
就是這樣一家掌握國際一流深海探測技術的企業,在發展之初也曾陷入融資難的窘境。“高端海洋探測設備價格動輒上千萬元一套,研發投入大,將核心技術快速產品化所需的資金更大。”蘇州桑泰財務總監畢坤告訴記者,“我們資金最困難的時候,賬面上的流動資金最少時只有15萬。”由于資產輕、少抵押,加上銀行對企業的技術吃不準,跑了幾家銀行,都被對方婉拒。
正當畢坤一籌莫展時,“科貸通”找上門來。企業在2012年2月份向蘇州市科技金融服務中心提出貸款申請,3月份就拿到第一筆貸款,解了燃眉之急。“現在我們有信心了:只要銀行了解了企業產品的‘含金量’,就會雪中送炭。”
“銀行之所以不太敢給科技型企業發放貸款,對他們的新技術、新產品吃不準是一個重要原因。”蘇州市科技金融服務中心主任毛部生認為,“蘇州市科技金融服務中心通過‘搭建平臺、整合資源、創新服務’,充當‘紅娘’的角色,實現科技型企業與金融機構的有效對接。”
據毛部生介紹,為解決銀行與科技型中小企業信息不對稱,科技金融服務中心在市科技局的支持下,建立了一個科技金融企業庫。入庫企業一律經科技部門把關認證,必須有發明專利和研發隊伍、承擔過科技項目等硬杠杠。目前,已經有5000多家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信譽良好的獲準入庫,成為銀行、創投、擔保等金融機構青睞的優質客戶源?萍冀鹑谄髽I庫既讓銀行對有融資需求的科技型企業建立了信心,又讓企業有了“攀”銀行“親戚”的底氣,有效解決了銀行與企業信息不對稱的難題。
通過科技金融企業庫,從事海洋儀器用品研發的桑泰公司在最需資金的關鍵時刻得到了科貸通貸款500萬元,去年實現產值2296萬元、凈利潤279萬元。公司總經理認為,科貸通不僅為中小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打開了局面,更重要的是營造了一種寬容失敗的投資氛圍。
改革科技經費撥付方式,建立信貸風險補償專項資金,有效化解了貸款風險
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難的第二個原因,是風險較高。如何化解貸款風險?
蘇州市科技局的應對之策是:改革政府科技經費撥付方式,從2009年起在無償撥付的科技三項經費中拿出5000萬元,在全國率先設立了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專項資金,以優惠利率提供不低于10倍風險補償資金的授信額度。目前,蘇州“信貸風險補償專項資金池”已增加到3億元,并專門建立了風險分擔機制。
政府“托底”、風險分擔,有效解決了金融機構的后顧之憂。目前,與蘇州市科技局聯合開展“科貸通”的合作銀行,已由最初的3 家(交通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擴大到 17家。
“3億元風險補償資金不僅消除了銀行的顧慮,而且帶動了金融資本,拓寬了經費來源。”蘇州市科技局局長黃戟告訴記者,無償撥付的科技三項經費,撥走了就回不來了。“建立信貸風險補償專項資金池,可以有借有還、重復使用——科技經費由過去‘點對點’的消耗性使用變為循環滾動使用,不僅支持的企業增多了,對社會資金的撬動效應也更大了,可以說是‘四兩撥千斤’。”
黃戟說:“我們全力推進全市科技系統進一步改進作風、優化服務、提升效能,在創新上著思路、在改革上求突破,為蘇州市不同成長階段、不同融資需求的科技型企業提供針對性的科技金融服務。”
從科貸通到科技金融超市,蘇州科技金融創新好戲在后頭
在科貸通的帶動下,蘇州市的科技金融創新好戲連臺:首家專門服務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科技保險支公司、首個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保證保險共保體、首個國家“人才”創投中心……相繼落戶蘇州?萍疾繉μK州深入調研后這樣評價:經過多年發展,蘇州已基本建成集科技信貸、融資擔保、小額貸款、科技保險、創業投資、股權交易、債券融資為一體的企業成長金融服務體系。
雖然資本與技術的壁壘已逐步破除,雖然蘇州的科技金融在不同領域都培育和發展了一批專業機構,但服務主體功能單一、創新資源分散、風險集中度高,企業融資困難仍然存在,依然不能滿足成千上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旺盛的融資需求。
蘇州市科技局副局長陶冠紅認為,要推動科技與金融更好結合,除了有完善的政策環境,更需要把現有的科技金融資源在更高層級集成整合、創新提升。
陶冠紅介紹,依托“蘇州自主創新廣場”,市科技局正在構建涵蓋網絡、實體兩大平臺的蘇州市科技金融超市,進一步整合管理部門、中介機構、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等要素以及產品和服務,以“發揮政策優勢、薈萃金融資源、實現便捷服務、降低交易成本”為目標,讓金融機構、企業都能在網上開店當“掌柜”。“這個金融超市就類似淘寶網,好的金融產品可以掛上去,企業有好的技術也能放上去展示,雙方有意向就通過聊天工具在線實時交流。”陶冠紅說,“科貸通”項目也將作為重要品牌產品納入到“超市”體系中,通過這一平臺推介給更多的科技型企業。
浦發銀行蘇州分行是第一批與“科貸通”合作的銀行之一。該行副行長詹定國對科技金融的前景十分看好,“蘇州的未來應該是靠科技支撐主流經濟。不發展科技金融的銀行在當地就會落后。”
他把蘇州科技金融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政府在科技金融中最有作為的時期,引導市場資本投入高科技產業;第二階段是發展階段,最需要培育科技發展的要素市場等;第三階段,是科技金融的成熟階段,法制機制健全,政府慢慢淡出,銀行與社會資本自然而然地投入到高科技企業中去。“目前我們正處在第一、第二階段,真正到第三階段還需假以時日。”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