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重大工程 > 地方引才政策 > 創新成都:邁向國際知名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關注微信

創新成都:邁向國際知名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時間:2013-10-11來源:成都日報 作者:
  近日,專利申請、授權量持續多年領跑中西部的成都,將再添一塊“國字號”牌匾——國家專利審查協作中心,由此,成都市將承擔起發明專利申請實質審查、PCT國際申請國際檢索等國家知識產權局下沉審批業務,專利申請審批、獲批效率將在成都再度提速。

  這樣的“提速”,對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成都而言并非個例。從國家首批創新型試點城市、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到中國十大創新型城市、中國軟件名城……以創新之名,構建起城市融入全球經濟版圖的核心競爭力,一路走來,成都憑什么?

  環顧全球,新一輪技術革命和工業革命正在深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 成都目標自信篤定:到2015年,率先建成領先西部、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的創新型城市;到2020年,成為全國一流的創新之城、創業之都,初步建成中西部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城市、國際知名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從西部到全國,再在全球找坐標。一路前行,創新成都的自信與篤定,憑什么?創新為匙,我們尋找背后的問號解碼。

  創新驅動“成都智造”

  上半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速達26.3%

  打開成都創新地圖,一個現象不難發現:在這座立命于創新的城市,科研院所、高校、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國字號”產業基地,可謂是星羅棋布。在這里,共聚集了四川大學、電子科大、西南交大等高校逾50所,中科院成都分院等國家級科研機構達29家,高分子材料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平臺達45個。除此之外,成都擁有8家國家級創新型企業、972家高新技術企業,位列副省級城市第5位、中西部第1位。作為國家首批創新型試點城市,成都擁有24個軟件、集成電路設計、新能源裝備等國家級科技產業基地(園區),總量位居中西部城市第1位。

  “越來越多的全球科技企業注視到成都,這里有著全球很多城市都不具備的,那就是科技資源,這里有專業素養的人才,我們甚至可以與這里的高校、企業協同創新與研發。”今年6月,戴爾成都全球運營基地投產,專程赴蓉的戴爾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邁克爾·戴爾,被問及“緣何成都”之時,他簡短數語間,都是在談一個命題:成都與創新。

  從某種程度上,邁克爾·戴爾所言代表著一種觀點,越來越多的全球科技企業來到成都,越來越多的本土科技企業走向全球,到往之間,正是成都以創新驅動,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的通道路徑,其“融入”的關鍵,就在于讓科技創新真正與經濟提速發展、產業提檔升級“接軌”。

  這樣的“接軌”,從今年上半年成都市“創新指數”劃出的一條上揚弧線就能窺見端倪:今年1—6月,成都市科技創新持續活躍,創新驅動經濟發展作用明顯,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2074.48億元,增速達26.3%;實現增加值565.28億元,增速達24.4%,拉動全市工業增長7.3個百分點。然而,隨著成都市深入實施的重大科技產業化工程,這樣的上揚態勢仍將持續,且后勁強韌。

  創新驅動“成都創造”

  國家專利審查協作中心今日在蓉“安家”


  打造符合國際慣例的知識產權發展環境,知識產權,已成為成都融入全球產業體系、參與國際分工的優勢競爭力。在成都,把知識產權保護作為推動城市創新發展的關鍵環節,建立符合國際規范的知識產權工作管理機制和政策法規體系已是一種共識。

  今年上半年,繼成為首批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之后,成都市專利申請、授權量繼續領跑中西部,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居第四。1—6月,成都市專利申請量23929件,較去年同期增長16.7%,其中,企業專利申請量13612件,比去年同期增長13.4%,對于“含金量”最高的發明專利,成都市上半年發明專利申請量6323件,較去年同期增長30.6%;全市專利授權量18538件,較去年同期增長23.13%。

  今日,成都市將完善重大項目知識產權審查工作機制,國家專利審查協作中心將正式在蓉“安家”,“全域成都”知識產權保護協作體系將更為完善。除此之外,成都市還將規劃建設科技創新服務廣場,聚集國內外高端科技服務資源,構建科技服務資源共享機制,打造全國一流、西部領先的科技服務資源聚集區。

  創新驅動“成都發展”

  2015年率先建成國際知名的創新型城市


  上月,市委、市政府《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出臺,《意見》明晰了成都創新驅動的“兩步走”戰略:到2015年,率先建成領先西部、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的創新型城市;到2020年,成為全國一流的創新之城、創業之都,初步建成中西部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城市、國際知名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隨著“兩步走”戰略目標的確立,六大“主攻方向”也同步明晰,未來幾年里,成都市將在構建創新驅動發展機制、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聚集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打造科技創新創業載體、優化科技創新創業環境等六大方向著力。

  緊隨《意見》的出臺,成都“真金白銀”力挺創新驅動的配套政策將陸續發布,其政策支持范圍與力度,可謂近年來之最。僅以支持企業創新能力建設的政策支持為例,從支持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到鼓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從建立企業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到建立天使投資引導及激勵機制……定向針對企業創新主體的“十四條”政策中,多項支持企業創新的資金均達到“百萬元”級。此外,即將發布的多項配套管理文件,均不乏從政策頂層設計上破題, “啃”動科技金融、成果轉化等“硬骨頭”,從而初步構建起成都市科技創新鏈全流程的立體政策支持體系。

  以城市發展之名,驅動科技創新之路。對內,驅動科技與經濟一體化發展;向外,提升城市直面全球的創新吸引力、聚集力。

  數據說話>>>

  ——今年上半年,全市R&D經費(研發經費)投入98.32億元,其中企業R&D經費投入22.31億元,占全市的22.7%;全市專利申請23929件,同比增長16.7%;高新技術新產品實現產值351.82 億元,同比增長26.7%。

  ——到2015年,成都市科技進步貢獻率將達62%,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5%以上,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9件以上。

  人物對話>>>

  創業來蓉憑什么?

  歸國創業來成都已成共識


  鄒學明(國家“人才”專家、奧泰醫療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

  幾年前,帶著研發的超導磁共振醫學成像整機系統,我從美國回國。從造訪成都到決定在此將成果產業化,前后僅21天時間。決策的過程沒有太多城市比選的過程,因為相較國內很多城市,僅成都的科技資源優勢這一項,就已非常具有競爭力,更何況這座城市對科技企業,特別是初創型、成長型科技企業的扶持,很多方面,也少有城市能匹敵。

  幾年過去了,越來越多的歸國科研博士、教授,帶著自己先進的科研成果回到國內,進行成果轉化、產業化,而我也發現一個現象,“海歸”科研專家創業來成都已是“多數派”共識,這其中,除了這里的創新成本更具競爭力之外,更為重要的,就是成都的科技資源要素能很快地轉化成為創新要素,比如科技人才的培養、企業高校的協同創新、科技金融體系的健全,等等,眼下,我們的“成都智造”產品已遠銷美國、俄羅斯以及中東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落戶成都憑什么?

  具備創新成果生長的土壤


  蘇嶺(全球藥物信息協會DIA全球理事會前任主席)

  DIA計劃在成都“安家”了。作為一個全球知名的非營利性、多學科專業協會,DIA覆蓋全球70多個國家的藥物研發、創新、臨床研究、生產與市場開發等跨學科領域,要作出布局西部的計劃,決策并不容易。但最終選擇落定成都卻是各方共識。在此前的數輪考察中,我們對成都的綜合評分最高,這個結果符合我們的預期,因為這里的科技資源優勢非常突出。

  對成都,DIA并不陌生,這里有著一大批國內外都叫得響的醫藥創新企業。我們可以設想,讓全球各地的醫藥成果放在成都轉化,甚至助推成都成為醫藥研發的“全球創新實驗室”,這些今天的假設,都可以在明天的成都成為現實,因為這里具備讓創新成果生長的土壤,成都豐沛的高校、院所、人才資源非常具有競爭力,這也是很多世界500強全球研發機構選擇成都的共同理由。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