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張家港圍繞“創新爭先突破年”的主基調,實施了經濟實力、創新能力、生態文明、城市功能、民生福祉、社會管理“六大提升行動”,謀求打造轉型升級的新樣本,爭做蘇南現代化示范區建設的排頭兵。
【關鍵詞】戰略布局
現代化建設“路徑圖”鎖定“810工程”
對照《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規劃》 及省委和蘇州市委的要求,今年7月,張家港市委、市政府下發了《張家港市現代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和《張家港市生態文明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3-2015)》。
對于兩個文件的分量,張家港市委書記姚林榮說:“這是今后三年張家港現代化建設的‘任務書、路徑圖’,我們將與時俱進弘揚張家港精神,咬定目標、創新突破,實現現代化建設的率先爭先。”
仔細梳理這個“路徑圖”,可以發現,“六大提升行動”對應的“810工程”是具體抓手,可謂重中之重。“810工程”就是以更好的質量、更快的速度、更多的亮點,精心打造十大制造業基地、十大制造業項目、十大科技載體、十大服務業項目、十大專業市場、十大生態工程、十大基礎設施、十大民生工程,建設更具實力、更顯美麗、更加幸福的現代化港城。
按照“810工程”的建設要求,張家港還集成和配置“土地供應、財稅支持、研發資助”等各類政策資源,切實優化轉型升級環境。其中,明確提出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淘汰落后產能,確保三年“騰籠換鳳”土地1.5萬畝。
僅僅幾個月,就令人欣喜地看到: 再制造產業基地帶著“國家級”名號迅速集聚,總投資300億元的頁巖氣新材料項目落地生根,沙洲湖科技創業園雛形顯現,東沙物流園揚帆起航,進口整車市場風生水起,美麗鎮村建設亮點頻現,疏港高速公路穩步推進,特別是富民增收、醫衛服務、住房保障、文化惠民等民生工程的逐步落實,讓港城百姓的幸福指數持續走高。
再看這個“路徑圖”,里面還明確了一個“緊箍咒”: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把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納入黨政干部績效綜合考核體系,確保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占黨政實績考核比例不低于22%。
“十大生態工程”直指“三個目標”:三年內,大氣水質要有明顯改善、生態屏障要有明顯加強、人居環境要有明顯提升。記者了解到,張家港市僅水環境整治就將投入3.5億元,包括疏浚河道1100多條,拆壩建橋涵300多座,建設生態河道70條。
此外,還將投入8000萬元,實施60條農村污染較重河道的治理工程,全面提升河道水環境質量。
【關鍵詞】
人才支撐
集聚“第一資源”釋放創新沖擊波
近日,2013年江蘇省“雙創計劃”引進人才公示,張家港入圍數達18人,位列全省縣區之首,再次彰顯人才集聚的速度和廣度。數據顯示,從2011年起,張家港申報入選省“雙創計劃”及蘇州“姑蘇計劃”人才人數始終位居蘇州各縣級市之首。目前,該市已引進領軍型創業創新人才(團隊)229個,自主培育國家“人才”等各級人才專家88名。
姚林榮說,對于張家港這樣的產業型城市而言,必須依靠科技人才,發展新興產業和提升傳統產業,才能繼續走在發展的前列。“張家港正大力度引進各方面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團隊,為現代化建設積蓄‘第一資源’。”
“810工程”提出,到2015年,張家港將力爭引進和培育100名國家“人才”專家,年銷售超億元的高科技人才企業達到100家,擁有博士學位的高層次人才達到1000名。
與之相應的是,張家港今年將年度人才開發專項資金從1.5億元提升到1.7億元。張家港還成功爭取了中國科協“海智計劃”在全國唯一的縣級市海智工作基地,與18家海外華僑華人組織合作,構建覆蓋海外發達地區的招才引智網絡。
更為可貴的是,張家港在“轟轟烈烈”引才的同時,也有著冷靜思考:人才引進不能盲目,要量質并舉。為此,該市在全國率先推出了“人才項目績效評估”指標體系。“這套評估體系將運用于人才引進全過程中,確保落戶人才項目都是優良種子。”張家港市人才辦主任于年中認為,人才引進并非最終目的,如何讓種子迅速成長為參天大樹,成為張家港產業現代化的“活力因子”,才是題中應有之義。
完善的人才項目引進機制,帶來的是“第一資源”不斷釋放創新沖擊波:2011年,張家港人才項目年度銷售收入還不足2億元,而今年人才項目銷售預計可達20億,其中超億元企業5家。
去年底,來張家港創業的“人才”人才蘇州矩陣光電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忻,依托當地良好的光電產業基礎,牽頭組建了人才(張家港)集成光電研究院。“光電產業全球市場規模在5000億美元左右,要想搶下這塊誘人的大蛋糕,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他說。目前,該研究院已集聚7名國家人才專家、10多家公司,覆蓋上游芯片設計、中間生產、下游系統生成以及市場銷售全產業鏈,預計5年內將形成一個百億級的光電產業園。
【關鍵詞】
產業突破
“老將新兵”齊發力,新興產業比重三年過半
在轉型升級中,張家港本土規模企業的代表沙鋼集團和永鋼集團,一直擔當著主力軍的角色。在“810工程”的十大制造業項目中,沙鋼綜合技改和冷軋板兩個項目的投入就達271億元,永鋼規劃轉型項目總投入達110億元。
同樣,冶金“雙子星”在做大做強鋼鐵主業的同時,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現代物流:總投資300億元的玖隆物流園,是一個集現貨交易、倉儲加工、物流配送、信息發布、電子交易等于一體的現代化鋼鐵產業服務集聚區,沙鋼力爭通過1到2個五年計劃的努力,再打造一個世界500強。東沙物流園總投資30億元,全面建成后將形成年吞吐量超億噸、年交易額超600億元的大型現代物流園區。
“老將”做出轉型表率,“新兵”則是馬不停蹄。張家港富瑞特種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唯一具有液化天然氣(LNG)全產業鏈整體解決方案的供應商,產品涵蓋了LNG的液化、儲存、運輸、終端應用等各個環節,主導產品LNG車用供氣系統、撬裝式LNG汽車加氣站銷量位居國內第一,市場占有率一直保持50%以上,成為行業的風向標和行業標準的制訂者。
規模企業是張家港的優勢,在轉型升級過程中,諸多企業將目光瞄準科技前沿的新興產業。江蘇新芳集團在全國毛紡行業名列前茅,2011年,通過與意大利留學歸國博士柳岸敏團隊合作,進軍激光科技,涉足激光硬化和激光熔覆技術在鋼鐵模具上的應用和產業化。今年,其主營業務已擴展到了激光專用裝備制造、焊接機器人和3D打印機三個國際尖端領域,極具市場競爭力。
“為企業轉型和人才創業提供優良的環境,政府就要全心全意擔當好‘夢想保姆’,只有放飛了企業和人才的夢想,城市的經濟發展才能取得實質的騰飛。”張家港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朱立凡說。
為引導企業更好地發展新興產業,張家港出臺了《加快發展新興產業三年振興計劃》。設立15億元投資基金,大力發展以新能源、新材料、新裝備為主導的“三新”產業,以及智能電網、生物醫藥、動漫創意等其他新興產業。數據顯示,2012年,張家港市實現新興產業產值1825.8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38.76%。預計到2015年,該市新興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0%。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