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重大工程 > 地方引才政策 > 打造人才成功之都——“成都人才計劃”攬才成效初顯

關注微信

打造人才成功之都——“成都人才計劃”攬才成效初顯

時間:2014-05-15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作者:通訊員 梁超

  4月8日,成都市委組織部會議室,20余名“成都人才計劃”專家正在熱烈討論“成都創新創業人才協會”的籌備成立。協會以“服務專家、鼓勵創新、扶持創業”為宗旨,將在實現自我服務的基礎上幫助更多來成都創新創業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實現人生價值。

  凝聚高層次人才“身入成都、心系成都”,這是“成都人才計劃”交上的一份滿意答卷。該計劃啟動于2011年,至今已實施3年多,共計184名專家入選。“成都人才計劃”專家已經成為一支引人注目的生力軍,以其高端引領推動了成都產業的轉型升級,使“成都制造”逐步邁向“成都智造”。

  184名專家手握發明專利566項,所在企業2013年實現銷售收入378.2億元,創造稅收34.6億元,創外匯收入4327.5萬美元。地奧“心血康”膠囊成為我國第一個通過歐盟GMP質量體系認證和現場檢查的天然藥物產品;“大面積、低成本、高效率、高良率”太陽能光伏產品帶來了集合分布式綠色能源體系;“新一代航空發動機葉片項目”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發空白……

  以“求賢若渴”的熱情,敞開大門引進人才

  “‘成都人才計劃’瞄準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始終堅持企業的主體地位,帶來的則是以點帶面、逐步展開的產業轉型升級。”成都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成都市人才辦主任王乾介紹。

  市財政每年拿出1.2億元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專項資金,同步帶動各區(市)縣設立人才專項資金6.3億元。政府人才投入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撬動了天使基金、風投基金等近50億元社會資金跟進扶持,形成政府、企業和社會投資的多元投入體系,避免資金扶持“后勁不足”。

  針對部分中小企業“求賢若渴”,卻由于引才成本高、人才薪酬較高等原因造成的人才引不來、留不住的難題,“成都人才計劃”增強引才政策的開放度。在長期項目、頂尖團隊項目給予100萬、500萬元重金資助基礎上,突出“柔性引才”,強調成長潛力,增設海外短期、青年項目,適度調低引才標準,給予50萬元資金扶持,在調動一批中小企業引才積極性的同時,也培養了一批青年創新創業人才。

  依托重大項目、重大活動和權威機構等,成都創新“人才+項目+資本”的引才方式,整合資源唱響協同引才“三部曲”。引進英國勞斯萊斯航空發動機公司工程及技術執行總監王立之先生及其團隊,撬動煉石有色資源公司投資8億元,研制新一代航空發動機葉片;依托溫江區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示范區,引入國家“人才”專家張輝團隊,帶來國開行4億元融資。

  以“成都人才計劃”帶來的政策效應,激發企業發揮引才主體作用,主動實施人才強企戰略。眾多處于產業鏈下游的重點企業、納稅大戶,在“成都人才計劃”引導下,瞄準行業內的高端人才重金引進,實現傳統產業的現代化升級再造。新希望集團引進的朱正鵬博士,建立豬用原料數據庫,保證科學營養供給,避免成本浪費,使企業從依靠物力投入的傳統模式,轉向依靠科技進步、管理變革等智力支撐的新型模式。

  以“不拘一格”的思路,搭建平臺扶持人才

  實現引進人才的高位發展,根本在創新,平臺則是保障。成都通過構建優勢疊加的制度平臺,打造獨具特色的創業孵化平臺,建設功能齊備的投融資服務平臺,搭建互促共進的溝通平臺,為各類人才構筑起功能互補、一體運行的發展保障。

  組織部門牽頭抓總,以“成都人才計劃”為主打品牌,統籌全市科技、產業、人才創新創業政策,形成優勢疊加的工作合力。集成與人才創新創業息息相關的部門優勢資源,通過組織聯合職能部門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入企調研、集中座談等方式,面對面、點對點解決人才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實際難題。

  突出孵化平臺服務,建立創業孵化服務體系。整合國家級成都高新區、成都經開區、成都保稅區,4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9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優質平臺載體,幫助人才落地孵化。常年在孵企業保持1500家以上,轉化重大科技成果300余項。

  打造“盈創動力”投融資服務平臺,設立“軟件專項融資風險準備金”等,幫助企業獲得各類天使資金、風險投資和貸款擔保。兩年來累計幫助77家軟件及服務外包企業獲得銀行貸款1.1億元。

  籌備建立“成都創新創業人才協會”,以“成都人才計劃”專家為主要成員,通過邀請國際知名學者開辦講座、不同領域專家“跨界”合作等形式,開拓思維、激勵創新、扶持創業。定期組織開展專家聯誼會、研討會、座談會,為人才提供知識共享、情感交流、思維碰撞的輕松平臺。

  以“如獲至寶”的喜悅,優化環境服務人才

  “作為國外生活多年的歸國技術人才,我們最想要的就是‘安安心心做事,輕輕松松做人’,成都這方面做得很不錯。”為此,既是四川省“人才”也是“成都人才計劃”入選專家的美籍華人潘錦功博士,拒絕了美國和國內發達城市的優厚條件而選擇留在成都。

  為了讓人才創新創業沒有后顧之憂,成都提供了“保姆式”的生活服務、特色化的政務服務,努力營造國際化的生活環境,不斷提升“財富之城、成功之都”的軟實力。

  依托“成都人才計劃”,聯合職能部門下發《“成都人才計劃”引進人才享受特定工作及生活待遇的若干規定》,推動人才服務制度化、精細化、規范化。在市、縣兩級組織部門打造“人才之家”,全程代理高端人才在子女入學、醫療、駕照、住房及創業中遇到的難題。實行“一口受理、全程代理”服務模式,以解決專家子女入學為例,只需網上填報相關表格,組織部門即可快速協調,迅速辦結。

  成都進行規范型政府建設近10年,是全國行政審批事項最少的城市之一。在此基礎上,成都的人才工作高位求進,開辟“綠色通道”,在重點產業園區打造“一站式”服務窗口,協助人才辦理相關事項,為人才創業、生活、工作提供實實在在的便利。在產業園區首批建立起10個“新型人才工作站”,重點解決人才創新創業過程中面臨的技術、經驗、市場等難題。

  結合海外高層次人才實際需求,在成都高新區、成都經開區等地建起拎包入住的精裝“人才公寓”。建設樂盟、愛思瑟等國際學校,國際化社區,國際醫院,以宜居樂業的人文環境,形成各類人才匯聚涌流的“虹吸”效應。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