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實驗室位于中山大學深圳校區,校園環境幽雅,交通便利。鄭凌伶教授帶領的組學與AI智能合成團隊聚焦合成生物學、非編碼RNA調控機制解析、AI輔助的功能基因預測、代謝通路智能重構、植物表型優化及昆蟲化學生態干預等關鍵科學問題,致力于多學科交叉與基礎應用融合研究。團隊依托國家重點實驗室,具備高水平的數據分析平臺、完善的實驗平臺、多學科交叉協作氛圍與多源項目支持與國際化科研究視野。
我們誠邀對代謝工程、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學或生物合成充滿熱情的年輕學者加入團隊。這里不僅是一個專注科研的舞臺,更是一個打磨科研素養、探索產業轉化路徑的孵化器。在國家重點研發項目、面上項目、廣東省項目、深圳市項目、企業合作項目等多重資源支持下,直面真實科學問題,在高水平平臺上施展拳腳。
現“合成生物智造”方向面向海內外誠邀優秀青年學者加盟,共同探索生物學智能合成與農業生物技術的未來圖景。
合作導師:
鄭凌伶,中山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副院長。長期致力于非編碼調控元件挖掘及數據平臺建立,利用基因組、轉錄組、表觀組、翻譯組等多組學技術,開發人工智能算法和數據庫,探究基因組中非編碼調控序列的功能。在國際雜志上發表論文23篇,其中1篇文章受到Science編輯點評,1篇文章入選ESI高被引論文。近年來主要采用多維高通量組學技術研究病原生物-宿主之間的相互作用網絡。建立了全面的非編碼RNA數據庫tModBase、deepBase 2.0,dreamBase,ColorCells, exomiR-Explorer等,并開發了專門從高通量測序數據中挖掘tRNA及其修飾特征的工具。代表性成果發表在NAR、PNAS、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Plant Biotechnol J等多個專業領域雜志上。獲得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包括青年基金、面上項目等,同時還獲得了 “廣州市珠江科技新星”項目資助。擔任中國生物工程學會計算生物學與生物信息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以及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核糖核酸專業青年委員會委員,多次受邀在重要國內學術會議上進行大會報告,并獲得“第十屆全國核糖核酸(RNA)學術討論會”優秀青年學術報告獎。受邀擔任擔生物分子期刊的組稿編輯,建設“Single Cell RNA Sequencing Approaches in Immunology”特邀專刊,并擔任NC,NAR,BMC Biology,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等雜志的審稿人,參與撰寫《RNA研究中的重大科學問題-學科發展戰略系列研究報告》、《非編碼基因生物學研究進展(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科發展報告)》等。
夏憶寒,中山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副教授,中山大學“百人計劃”引進人才,瑞典隆德大學生物學博士,2020-2023年在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合成生物學實驗室任博士后研究員、特別研究員。長期從事化學生態學和合成生物學相關工作包括昆蟲性信息素合成機制探究,解析植物揮發物的釋放機理及調控機制,利用合成生物學手段重構異源微生物及植物的代謝通路,用于昆蟲信息素和其它高附加值綠色防控化合物的合成及釋放,從而通過綠色手段進行害蟲綜合治理;同時支撐學院農業合成生物學方向研究。發表高水平論文十余篇,主持并參與完成瑞典科研項目9項、博士后項目1項等;授權國際發明專利2項。擔任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客座編委,并負責專題“Synthetic Biology”。現主持和參與多項科研項目,主持經費超400萬元。
一、招聘崗位名稱及人數:
博士后研究人員2-3名
二、崗位職責:
在團隊PI的協助下,獨立開展研究工作。
三、任職條件:
1. 已獲得或即將獲得生命科學相關方向博士學位,包括但不限于分子生物學、植物保護、作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微生物學、藥學等。
2. 具備扎實的分子生物學和生物化學實驗基礎,能熟練開展生物材料制備、分子克隆、基因編輯、蛋白表達純化、目標代謝物提取與定量分析等關鍵實驗。特別歡迎在重組表達系統構建、酶功能驗證、代謝工程設計與優化方面有實際研究經驗的申請者加入。
3. 具備較強的英文文獻閱讀與科技論文寫作能力,能獨立開展科研項目并協助團隊申請科研項目、撰寫論文。
4. 在本領域以第一作者發表過高水平研究論文。
5. 年齡不超過35周歲,博士畢業不超過3年,未在深圳市從事過博士后工作(符合深圳市博士后引進政策)。
6. 熱愛科研,工作踏實認真,善于獨立思考,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
具備以下研究經驗者優先考慮:
1. 基因編輯、細胞培養、高通量測序建庫等分子生物技術;
2. 高效液相色譜、氣質聯用(HPLC/GC-MS)、代謝組或轉錄組數據分析;
3. 代謝工程或合成生物學等相關實驗經驗。
四、崗位待遇:
與學校簽訂博士后聘用合同,聘期內團隊將為博士后提供非常具競爭力的薪酬待遇和科研支持,具體薪資根據申請人科研經歷和成果面議。博士后出站后留在深圳市工作,簽訂三年以上勞動(聘用)合同的,可直接申請獲得深圳市給予的36萬元生活補貼。優秀者將推薦申報國家/省市級人才項目,支持其進一步發展。可申請學校人才房,享受課題組的績效獎勵,以及申報廣東省和深圳市的相關人才計劃和項目的支持。可依托中大農生學院申報“逸仙博士后”項目(https://ab.sysu.edu.cn/zh-hans/article/416)。
五、申請方式:
請將以下材料合并為一個PDF文件發送至zhengll33@mail.sysu.edu.cn鄭老師或xiayh23@mail.sysu.edu.cn夏老師(郵件標題注明“博士后應聘+姓名+研究方向”):
1. 個人簡歷;
2. 自薦信(簡述研究背景與未來計劃);
3. 博士論文摘要或代表性論文全文;
4. 其他可支撐材料(如獲獎情況、項目經歷等)。
再次熱忱歡迎富有激情、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青年學者加盟。我們將為你提供優質科研平臺與成長機會,共同追求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研突破。加入“組學×AI×合成生物學”的科研前沿,探索新藥物、新功能分子設計的無限可能!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ab.sysu.edu.cn/zh-hans/node/1239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