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14年穩定經濟增長二十二條措施的基礎上,《成都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經濟穩中求進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印發,6大板塊,30項具體舉措,旨在確保全市經濟在合理區間健康運行,向“兩個中高端”目標奮力邁進。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成為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新引擎。細讀30條措施,我(成都)市多條促進經濟穩中求進舉措中,都提及創新、創業。記者昨日從市科技局獲悉,今年,為鼓勵各類人才創辦企業,對初創企業及大學生創業團隊,我市將根據其獲得創投機構投資額給予最高達100萬元的補貼;為加強天使投資創業體系建設,我市設立的2億元天使投資引導資金,將撬動10億元社會資本投向種子期、初創期科技企業實施成果轉化;為加快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對于新建創業社區、創業苗圃等眾創空間,經認定后,其運營機構最高將獲100萬元經費資助……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今年,市科技局將大力推進科技創新“161”總體部署,加快建設“西部領先、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的創新型城市”。
著力點:鼓勵各類人才創辦企業
力促成都成為中西部創新創業首選地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背景下,青年大學生、高校院所科技人才、海內外高端人才、繼續創業人員成為創業的“新四軍”,為更好地匯集各類創業力量,增強創業原動力,今年,我市“創業天府·菁蓉匯”活動將架構“1+3”平臺:通過主體活動、菁蓉訓練營、菁蓉創享會、菁蓉杯海外華人創業大賽四大載體,實現創業聲音在蓉落地。
眼下,結合不同創業主體的“個性”特征,我市量身訂制了不同的“蓉漂”創業配方,力促其創業圓夢,推進中西部創新創業首選地和科技人才高地建設,從而產生“集聚高端人才(團隊)、催生新興產業、培養經濟增長點”的乘數效應。
據悉,對于初創企業及大學生創業團隊,我市將根據其獲得創投機構的投資額,給予不超過100萬元的補貼,通過創投機構的專業能力,提高發揮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此外,對于國內外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帶技術、帶項目在我市新領辦的企業,將給予最高不超過20萬元的資金支持,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此同時,對于海內外各類高層次人才帶技術、帶項目、帶資金在蓉創辦企業,最高將獲不超過100萬元的項目資金支持。
著力點:加強天使投資創業體系建設
設2億天使投資引導資金
“為有效緩解初創企業、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今年,我市將不斷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方式,發揮財政資金放大作用,撬動社會資本廣泛參與,構建了多層次的金融服務支持體系。”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分析道。
據悉,今年,我市將通過設立天使投資引導資金,引導創投機構、高校院所、領軍企業等在我市共建天使投資基金或設立內部創業基金。眼下,我市已設立2億元天使投資引導資金,將以階段參股、跟進投資等方式撬動10億元社會資本投向種子期、初創期科技企業實施成果轉化。“這個以財政資金為主設立的天使投資引導資金,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政策性資金,它將發揮財政資金杠桿效應,‘撬動’社會資本參與支持我市處于初創期、種子期的科技型企業發展,破解起步之初的融資‘貧血癥’。”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我市今年還將擴大債權融資風險資金池支持范圍。據悉,目前,我市已經設立1億元規模的科技企業債權融資風險資金池,并聯合銀行和擔保公司開發“科創貸”系列融資產品,幫助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通過信用貸款、股權質押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今年,預計撬動銀行貸款規模將達20億元。
此外,在拓展債權融資方面,我市將對參與信用評級的企業給予最高5萬元的資助,對企業獲得銀行信用融資、股權質押融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貸款實際發生擔保費用給予最高20萬元資助,并對其發生的貸款利息給予最高50萬元的資助。
著力點:加快創新創業載體建設
探索“創投+孵化”新型孵化服務模式
我市今年將加快完善“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樓宇+產業化基地”孵化鏈條,探索建設“創投+孵化”的新型孵化服務模式,推動形成覆蓋成果轉化和企業成長全過程的孵化培育網絡體系。
據悉,眼下,我市已建成各類科技孵化載體84家,孵化面積280萬平方米。今年,一方面,我市將繼續支持各類主體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同時,對新建創業社區、創業苗圃、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企業加速器、創業基地等眾創空間,經確定給予其運營機構最高100萬元的經費資助。另一方面,積極引導載體運營機構不斷提高其專業服務能力,每年對上述各類載體在人才引進、平臺建設、活動開展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經確定給予其運營機構最高100萬元的經費資助。
著力點:支持創業中介服務機構發展
開展創業活動最高支持100萬
去年,我市融入互聯網思維打造的成都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科創通”正式投用,今年,在“科創通”平臺向2.0版本升級的同時,以該平臺為接口的“科技創新券”計劃也將推進實施。據悉,該計劃將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推動科技服務需求方和供給方有效對接,對創業企業和大學生創業團隊購買檢驗檢測認證、知識產權、創業培訓等各類科技中介服務給予一定比例的經費資助,通過“多用多補”的方式,鼓勵創業企業、團隊融入到城市創新服務的大循環,通過專業化的科技服務配置與補貼,降低創業成本投入。
此外,我市今年還將支持各類創業中介服務機構開展創業路演、創業大賽、創業論壇等各類創業活動,按舉辦各類創業活動實際支出的20%給予補助,單個機構每年支持金額最高不超過100萬元。
著力點: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高校研發團隊單項最高補貼100萬元
據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我市將從校院地協同創新創業載體建設、校地協同創新資源平臺打造、推進在蓉高校院所實施科技項目、引導高校院所共同參與產業集群協同創新項目、分類推進校院地協同創新示范工作五大方向,立足“協同”,做好“轉化”,推進“創業”。
據悉,眼下,市科技局已與省教育廳正式建立省校地聯系機制,依托“科創通”平臺,重點面向全省高等院校搭建起一個整合高校研究開發、成果轉化、創新創業載體等優勢資源,以市場為導向面向企業的開放互動平臺,促進高校技術成果和企業技術需求對接。
據悉,對高校設立技術轉移轉化機構,我市最高將給予2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此外,對高校與在蓉企業聯合開展技術攻關、產品研發,我市將按技術交易額的3%給予高校研發團隊每個項目最高100萬元補貼。
與此同時,對于吸納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技術成果的企業,我市將按照實際發生技術交易額的3%給予補貼,其單個技術合同最高可達50萬元,每家企業單一年度最高可達200萬元。(繆琴 馬丁)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