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海峽兩岸林業敬業獎勵基金第20次頒獎。這項基金設立20年來,已經有100人受到獎勵。
據悉,此基金獎勵的主要對象是熱愛林業、工作勤奮、作出重要貢獻的林業教育工作者和科技人員。基金的前身為劉業經教授獎勵基金,是臺灣祁豫生先生為紀念恩師中興大學教授劉業經先生而創立的。自1996年設立后,在10年中獎勵了54名作出了重要貢獻的林業教學和科技人員。為擴大基金的影響,更名為海峽兩岸林業敬業獎勵基金。大陸企業家邵一飛先生也向基金會進行了捐資。迄今為止,有100人獲此項榮譽。
據基金評委會主任尹偉倫院士介紹,獲獎者所在單位基本上覆蓋了大陸主要林區和生態脆弱地區;所涉及的學科方向基本上覆蓋了與林業密切相關的所有專業和學科領域。
獲得本年度獎勵的是北京林業大學張帝樹教授、常建民教授,中國林科院鄭世鍇研究員,國家林業局寇文正教授級高工,東北林業大學趙雨森教授,西南林業大學陳玉惠教授。
84歲的鄭世鍇是林木栽培專家。他主持完成〝干旱地區楊樹深栽的研究及推廣〞、〝山東臨沂地區楊樹豐產栽培中間試驗〞、世界銀行貸款的國家造林項目”楊樹研究與推廣”等項目,取得了可喜成果。他選育出三個半常綠-常綠楊無性系在南方廣為推廣。
79歲的張帝樹教授長期致力于家具設計和木材加工的研究,主編的首部專著《細木工板》是我國木材加工領域首批科普讀物之一。
他率先提出了借鑒明式家具造型、采用現代技術開創現代中國風格家具的途徑,獨辟蹊徑開展了用切板法利用小徑木的研究。
中國林業產業協會副會長冠文正長期從事森林資源調查、森林經理研究與實踐,發表科技論文百余篇。他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縣(局)級森林資源連續清查體系,首次揭露了木材產量和資源消耗量的數量關系。他提出了建立我國生態屏障的概念,并進行了初步設計。逐步完善了我國調查先行,林地管理為基礎,利用管理為核心,監督并行的一整套森林資源管理體系。
常建民長期致力于木材科學與技術、農林剩余物熱裂解煉制及高值化利用的理論基礎和應用技術研究。主持承擔了40多項科研課題,主編、參編學術專著或教材8部,發表國內外期刊學術論文200 多篇,獲得國家授權發明專利33件。他創建了農林剩余物-富酚熱解油-膠黏劑-副產物熱解炭多聯產體系,顯著提高了剩余物資源化利用水平和產品附加值。他創立了集原料預處理、熱裂解定向催化調控于一體的富酚熱解油生產工藝技術,研發出國際創新性熱解油原油直接利用制備熱解油基膠黏劑工藝技術,發明了熱解油淀粉膠粘劑合成工藝技術,研發的新產品在人造板、家具板材及食品凈化等領域得到應用。
趙雨森長期從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及林業生態工程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他主持完成的“北方防護林經營理論、技術與應用” “我國北方幾種典型退化森林的恢復技術研究與示范”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黑龍江省林業生態工程構建”獲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陳玉惠是此次獲獎者中唯一的女性。她教授本科、研究生生物化學、高級生物化學等課程,主要從事植物生理生化、資源微生物學及植物病理學相關研究工作。曾被評為云南省優秀老師、高校教學名師,省首屆高校教師中國夢教書育人星光獎優秀教師。她主持完成了云南省自然基金項目《洱源枝頂孢侵染華山松皰銹菌機理》。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