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科研資訊 > 科普與科創: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

關注微信

科普與科創: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

時間:2017-09-04來1源:未知 作者:趙睿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當前,科學技術呈現突破性發展的新態勢,科技創新成為當代文明發展中最活躍的力量。

科技創新、普及與應用的規模和速度發展很快,不僅推動著創新成果的全民普惠,提高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能力與生活水平,而且推動著經濟社會發展模式與路徑的深刻變革。

科技創新引領社會進步

近年來,我國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科技實力正在實現整體躍升,并引領著中國不斷前行。

“神威·太湖之光”三度摘得世界超算桂冠;我國自主研發的水下機器人“潛龍二號”向世界展現了中國深度;實踐十號衛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及我國首顆碳衛星的成功發射令世界矚目;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對接、長征五號火箭成功首飛,“中國天眼”FAST啟用,這些都重新定義了中國創新的高度。

“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市場換不來,有錢也買不來。” 中國科學院院士丁奎嶺認為,科技創新和技術變革始終在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始終起著引領和支撐作用,凡是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機遇的國家,都率先實現了經濟騰飛并進入現代化行列。

在科技支撐產業發展方面,TD—LTE產業鏈日趨成熟,2016年末4G用戶數超過7億;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高速鐵路技術世界領先,2016年我國高鐵運營里程突破2萬公里,占世界總里程60%以上;半導體照明技術加快應用推廣;第四期“超級稻”創造百畝連片平均畝產1088公斤。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能力日益增強。

人是創新的核心因素,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我國科技隊伍茁壯成長,結構明顯優化,量質同步提升。據統計,目前全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超過7100萬人,研發人員超過535萬人,躍居世界第一。

“科技創新,人才為先,科技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當今世界人才競爭已經全球化、白熱化。創新事業的推動和發展,需要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使用人才和凝聚人才的土壤和機制。” 丁奎嶺說。

科學普及服務創新發展

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曾指出,任何一個群體的科學素質相對落后,都將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短板”。補齊“短板”,對于提升人力資源質量,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助力創新型國家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都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科普工作迎來重大機遇,實現快速發展,主要體現為公眾科技意識和科學素質不斷提升,科普人才隊伍持續增長,科普場館建設得到充分重視,科普經費投入穩定提高,科普傳播形式日趨多樣,科普作品大量涌現,群眾性科技活動成效顯著,創新文化環境逐步形成等。

據中國科普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共有科普人員205.38萬人,科普場館共有1258個,科普圖書種類高達到16600種,冊數為1.34億冊,科技類報紙總印數3.92億份,科普網站3062個,向公眾開放開展的科普活動的科研機構和大學達到7241個,全社會科普經費籌集額141.2億元,科普專項經費共計63.59億元,全國人均科普專項經費4.63元。

“公眾是科技創新的土壤。一個國家,要成為科技創新的強國,首先需要全民對科學感興趣,愿意了解科學,親近科學,從事與科學有關的職業。”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鄭永春認為,科技創新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與參與,只有全民科學素養提高了,這個國家才有可能成為科技創新的強國。

肩負科創與科普的使命

中科院院士黃維認表示,科技工作者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瞄準可能產生革命性突破的重點方向和國際科學前沿熱點問題,力爭突破一批關鍵科學問題,取得一批重大原始創新成果。

科技工作者是科學技術知識的主要創造者,義不容辭地肩負著科學普及的使命與責任。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國科學院始終把科學普及當成重要使命,使其成為實施“率先行動”計劃的重要舉措。中科院擁有豐富的科技資源,包括以院士為代表的高水平專家隊伍,大量高水平科研設施和成果,漸成規模的期刊群、科普基地等。依托這些資源,中科院組織實施“高端科研資源科普化”計劃,普惠千萬公眾。

“科普的關鍵在于普,在于有效的傳播。” 鄭永春認為,科學家要做科普,首先要跟其他傳播手段進行緊密合作,要跟廣播,電視,藝術,電影,出版等各個行業,進行深度合作,發揮各自的專長,這樣才能達到好的科普效果。

中科院每年組織百余所科研單位在“公眾科學日”免費開放。一些研究院所聯合組織了植物園、博物館、天文、網絡、智能科學等科普聯盟,有的院所還建立了專門的科普中心。中科院還積極支持創作科學傳播出版物和影視作品,如《院士科普書系》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開科普著作獲國家科技獎之先河。

“科普是科學家的天然使命,不能變成可做可不做的‘副業’。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科研人才隊伍,發表的學術論文和申請的專利數量均位居世界前列,希望能有更多科學家投身科普事業,把我們對科學普及的重視,由“口號”落實到“行動”上。”鄭永春說。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