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基納法索正計劃釋放攜帶基因驅動的蚊子。圖片來源:Nyani Quarmyne
11月29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的聯(lián)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BD)會議上,各國否決了一項暫時禁止釋放攜帶基因驅動生物體的提議。基因驅動是一種基因工程技術,旨在于目標群體內迅速傳播突變。
盡管許多環(huán)保組織和活動人士支持這項提議,但幾十名科學家反對暫停研究。
面對生物技術友好型國家的反對,基因驅動的暫停是不可能成功的,因為對CBD的改變必須由近200個締約方達成共識來實現(xiàn)。
相反,在為期兩周的會議上,代表們同意對條約進行修改,但這些修改非常模糊,以至于基因驅動技術的支持者和懷疑者都在鼓吹勝利。
CBD的簽署國同意有必要在個案基礎上評估基因驅動釋放的風險,并應咨詢可能受這種釋放影響的當地社區(qū)和土著群體。該條約已得到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批準。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進化遺傳學家Austin Burt在給媒體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這里的最終協(xié)議承認了基因驅動研究代表的巨大機遇,以及確保其負責任地發(fā)展所必需的保障措施。”Burt領導的目標瘧疾項目打算最早于2024年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測試攜帶了被修改基因的蚊子。
但加拿大渥太華環(huán)保組織ETC Group的聯(lián)合主管Jim Thomas持不同看法。“這是一個關于基因驅動的非常謹慎的決定。”他說,“文中沒有提到基因驅動的所謂益處,而只有風險。這不是一個正式的禁令,但已經非常接近了。”Thomas指出,條約將權力交還給社區(qū),讓它們決定是否在自己的土地上進行基因驅動試驗。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生物技術政策專家Todd Kuiken所在專家小組就基因驅動向CBD提出建議。他表示,該文本必須由最終批準基因驅動的國家來解釋,因此爭論不會很快結束。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