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劇透”:未來科技這樣改變生活
兩會直播·委員通道
本報記者 張蓋倫
15日上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閉幕前,最后一場“委員通道”活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廳舉行。
這次,委員帶來的是——對你我未來美好生活的“劇透”。
比如,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委員會告訴你,過不了多久,你就可以“吃著火鍋唱著歌”,坐著無人車跑高速了。
“委員通道”上,記者拋出的第一個問題就給了李彥宏。毫不意外,問的就是無人車和人工智能。對這一話題,李彥宏可謂駕輕就熟。
“我聽工信部部長苗圩說,無人車要8到10年的時間才能實現量產。我比他更樂觀。”李彥宏透露,今年百度將實現無人車的小規模量產,和金龍客車合作推出“阿波龍”,在景區、碼頭等相對封閉受限的道路上運營。明年,百度則會與一些主流車廠合作,在常規路況上實現高度自動駕駛。“很快,你就可以吃著火鍋唱著歌,輕輕松松走在高速上!”
再等上3到5年,李彥宏判斷,無人車就有能力在完全開放道路上行駛,真正解放司機。
如果說在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應用上,我們前景可期,那么,在更為基礎的芯片上,我國又發展得如何?
北京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委員也給了個“劇透”——其公司研發的速度更快、能耗更低的人工智能芯片即將問世。
“我國每年芯片進口額1萬多億元。”鄧中翰說,“沒有芯片安全,就沒有信息安全、國家安全。”鄧中翰帶領著中星微團隊,研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
近期,圍繞新一代人工智能,中星微又研發了人工智能芯片“星光智能一號”,它具有深度學習神經網絡處理器。“今年,我們將發布‘星光智能二號’,它能耗更低,運算速度是之前的16倍。”
鄧中翰也公布了芯片產業的行動路線圖:“下一步,我們將在成熟技術路線上繼續追趕國際巨頭;在市場旺盛的新興領域則爭取與國際巨頭并跑。在國際前沿的無人地帶我們也要進行自主創新,換道超車。”
兩個充滿科技感的“劇透”過后,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委員講述的,是橋的那些事兒。
蘇權科此前已經透露,港珠澳大橋將于今年二季度通車。港珠澳大橋的建成,標志著我國超級跨海工程技術、裝備管理等多個領域進入世界領先行列。
橋建好了,怎么能用好?他直面這個公眾都很關心的問題,主動說道:“由于交通車輛限制等問題,老百姓擔心橋的使用效率,我們已經有了一個初步解決方案。”他們還在積極爭取更有利的措施落地,如進一步放寬通行政策,增強三地互信聯動機制,實現人車物“能上橋”“愿上橋”的良好局面。
為了克服超長跨海大橋運營維護這一世界性難題,蘇權科還表示,他們將在科技部和交通部的支持下,研究開發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管理和裝備,為跨海大橋運營維護開創新格局。
看來,在“委員通道”中,“智能”還真是高頻詞。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