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我國首個海外陸地衛星接收站 |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我國第一個海外陸地衛星接收站——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北極接收站(簡稱“北極站”)今天在瑞典基律納通過現場驗收并投入試運行。
中國駐瑞典大使陳育明發來賀信,對北極站正式落成表示祝賀,指出北極站為中瑞雙方的長遠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他預祝雙方不斷深化的航天領域合作進一步推動兩國的經濟社會進步和雙邊關系發展,并為人類和平利用外空做出新的重要貢獻。
北極站歷經兩年建設完成,由國家高分重大專項支持,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承擔建設和運行任務,具有全天候、全天時、多種分辨率衛星的接收能力。北極站的落成運行極大提高了我國全球數據的接收獲取能力,尤其可以大大增加衛星拍攝數據的下傳時效,這對自然災害等需要快速響應的應用具有重大意義。
北極站位于瑞典基律納航天中心,站址經緯度為北緯67o(上標)53’(上標)、東經21o(上標)04’(上標),位于北極圈以北約200公里處。極軌衛星南北向繞地球運轉,每軌都會飛越極地上空。因此北極站的落成可大大增加衛星拍攝數據的下傳時效。
對于同一顆衛星而言,國內站每天平均接收軌道約5軌,而北極站每天平均接收軌道約12軌,數據接收量是國內站的2倍以上。
對于全球數據獲取,國內站獲取某一區域數據的最長時間間隔可達7個小時以上,而北極站獲取同樣區域數據的最長時間間隔不會超過3.5個小時,全球任意地區數據的平均獲取時間不超過2小時,數據獲取時效性可以提升1倍以上。
北極站多項技術性能取得了重大突破,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例如,北極站天線系統擁有S/X/Ka三頻段數據接收能力,這是我國三頻段天線的第一次工程化應用,同時它也是我國第一套具備Ka頻段極軌衛星數據接收能力的接收系統;北極站天線系統數據最高支持的接收碼速率為4×1.5Gbps(Ka頻段),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這一參數意味著,北極站天線系統對未來衛星數據接收的支持能力是以前系統的5倍;此外,為了應對地域條件、氣候條件、工作條件等挑戰,北極站在工程建設方面突破了一大批關鍵技術,包括大型三軸天線結構系統輕型化、模塊化、抗低溫、易拆裝設計、無人值守和遠程故障診斷及維護等。通過北極站建設,我國接收站相關工程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北極站全景
晨光中的北極站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