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中,長江中下游的“江中島城”,332平方公里,28萬戶籍人口,是全國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縣級市,經濟發展的資源和市場“兩頭在外”,人才資源成了揚中唯一的資源,“科教興市“戰略被奉為揚中的基本戰略。揚中本土走出了3名院士和9名將軍,上世紀八十年代,5萬多供銷員跑出了鄉鎮工業的首輪發展,如今,眾多在揚創新創業的高層次人才將揚中打造成為全國知名的“工程電器島”。面對新時期產業轉型發展和新興產業培育需求,“創新驅動、人才引領”戰略是更是揚中的不二選擇。
引才模式因地制宜
揚中,四鎮一區一街道,形成了六個引才的“微區域”,每個區域成立人才辦,有一套制度、一班人馬,奔走于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結合區域產業需求有針對性地引導高端人才智力資源向“微區域”集聚。
任茂勝是一名荷蘭籍的科技人才,去年來揚訪問時,他結識了江蘇生美集團的老總趙慶生。趙總求賢若渴,向任博士拋出了“橄欖枝”。為了讓任博士“快下決心”,趙總有了將研發中心設到荷蘭的想法,這個想法讓任博士再無后顧之憂,一心只想將“實驗室技術”轉化為產品,在揚中邁出產業化發展的第一步。為了吸引高端人才,選擇在人才集聚的大城市甚至國外建立研發中心,聘請高端人才直接進入研發中心工作,揚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企業,這就是揚中“六式引才”之一的異地引才。其他“五式”還有掛職引才、項目引才、載體引才、活動引才、問診引才,通過邀請“985”、“211”高校博士、青年教師掛職科技副鎮長招引人才;通過登門走訪、座談聽取、書面征求、媒體公布等渠道向企業收集各類急需解決的技術難題,對接高校院所招引人才;通過狠抓校企合作,促進區域內企業和高校院所緊密合作,開展形式多樣的人才科技對接活動招引人才;通過圍繞區域重點產業和重點項目,組建專家團隊“借腦用智”招引人才……一系列的舉措炒熱了區域的創新創業氛圍,企業主體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
社會力量廣泛參與
揚中堅持黨管人才,形成了黨委、政府、組織部門三個“一把手”共同抓“第一資源”的工作格局。建立人才發展優先投入機制,全市按照不低于本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3%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設立領軍人才專項資金2000萬元,科技創新專項資金500萬元。鼓勵企業分別按照總支出5%、銷售額0.6%的標準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逐漸建立了包括人才強企、人才強鎮在內的人才強市戰略體系。
為了人才引得進、服務得好,揚中還對人才工作描繪了“布點圖”——將人才招標引入“微區域”,堅持人才、產業管理部門與社會“非政府”組織的協同聯動,采取共同招引、共同評審、共同資助、共同管理的方式引進人才。揚中市發展促進會是一個由本市退休的四套班子領導組成的“非政府”組織,主要是聯絡在外發展的揚中人,成立近四年來,已設立了北京、南京、廣東、浙江、上海、東北、北美、直屬八個分會,擁有會員2000余名。他們就像散落在全世界的“蒲公英種子”,根在揚中,情系揚中,家鄉的發展是他們的驕傲,為家鄉的發展出力獻策是觸動他們心底的琴弦,在為家鄉引才引智引項目的過程中,他們的人脈成為了揚中發展的人脈,他們的成長成為了揚中的資源。在揚中,像發展促進會這樣的組織還有很多,他們成功的將“觸角”伸到了海外的華人圈、行業協議、科研院所、高校……
去年一年,揚中引進了2名國家“人才”專家、2個“創新團隊”、8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歸”博士,63個人才(團隊)網上申報了揚中市的重點引才工程“江雁計劃”,經過資格初審、技術評審、綜合評審和面試等一系列環節,27個人才(團隊)獲得200-30萬元不等的扶持,共計扶持資金1300余萬元。
以產業鏈打造人才鏈
近年,揚中市頻頻以“大手筆”投入引進“重量級”人才,2012年年初啟動“江雁計劃”,完成了“戰略布局”。一年來,揚中以項目為平臺,向產業轉型升級急需的“塔尖人才”發出需求信號,發布“江雁計劃”引才公告,公開為78個產業轉型項目招賢納士,以產業鏈打造人才鏈,以產業集群催生人才集群,一批又一批高端優秀人才,被吸聚到這個江中小島。
作為入選國家“人才”的優秀人才,沈平不光帶來自己的研發團隊,還自帶150萬元現金入股,與揚中的金海新源合作,研發生產分布式傳感器項目。之所以選擇揚中的企業合作,沈平說,揚中的供銷員經濟全國有名,金海新源在全國也有大量的銷售網點,企業甚至還提供了配套的廠房和科研基地。
揚中市有關領導介紹:“作為全國著名的工程電氣島,揚中的各項電氣配套企業一應俱全,同時,多年來積淀的龐大的營銷網絡,贏得了越來越多科研專家的青睞。一些科研專家平時沉浸在實驗室中,研究的成果無法形成產品向社會推廣,揚中,正給他們提供一個將‘實驗室搬到工廠’的創業良機。”
在已經形成的優勢基礎上,揚中市積極搭建平臺,邀請這些實驗室專家組團來揚中訪問,從中尋找與自身研究成果相配套的合作伙伴;同時,通過“江雁計劃”的實施,以數千萬引才資金吸引高端人才來揚“造夢”,為企業提升研發實力。而企業,也盡可能多地為專家提供廠房、研發設備、人力資源等服務。來揚創辦億恒節能科技江蘇有限公司的楊曉輝博士說,科研人才最大的優勢是技術,而揚中,最大的優勢是有強大的生產、銷售平臺,這對科研人員來說,是將技術轉化為產品最大的吸引力。
“各種配套設施齊全,產品銷售不用我們操心,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選擇揚中呢?”。有政府的支持,有真誠合作的企業,還有多年來形成的銷售平臺和工程電氣配套服務,揚中正以自己獨特的優勢和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高精尖人才來這里實現創業夢想!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