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組部公布第九批入選國家“人才”專家名單,揚州市“艾迪生物”的沈小寧博士成功入選,這是邗江區第二位、全市第三位自主申報成功的“人才”專家。據悉,目前邗江區已有13名國家“人才”高端人才落戶投資創業,成為揚州引培“人才”專家人數最多的區(縣、市)。
無獨有偶。就在上個月27日,邗江區舉行了“博士進企業集中簽約活動”,100余家邗江企業與來自省內外81家高校院所的147名博士人才達成合作意向,現場簽約20個產學研合作項目。據邗江科技局負責人透露:“集中簽約的博士人才和產學研合作項目涵蓋了機械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輕工紡織、電器線纜、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
近年來,邗江區在全球范圍內招引國家“人才”人才,在全國各大著名科研院所招引轉型升級亟需的博士人才。邗江區委書記張耀武說:“一位"人才"專家、一名博士,就是一粒"金砂",背后是由他所在高校、導師團隊組成的"金礦"。這些人才會聚邗江,對邗江壯大提升基本產業、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倍增提升新興產業,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據邗江區經信委的同志介紹,邗江實施“產業素質提升工程”,目的就是實現主導產業高端化、傳統產業品牌化、新興產業規模化,推動產業層次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打造具有邗江特色的現代都市工業。“如果不加大高層次人才、各類專業人才的引進力度,將大大制約邗江產業素質的提升,制約邗江新一輪轉型升級的速度和質量。”
今年以來,邗江區人才引進的目標性和方向感越來越鮮明。邗江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刁順勤告訴記者,目前全區加強對區域產業的研究分析和組織推進,編制邗江產業發展要素指南和技術路線圖。他形象地比喻說:“如果把邗江的產業看成是一棵大樹,基本、傳統、新興產業就是三個樹枝,每個枝頭上的缺項、盲項、短項一目了然。這棵技術樹,或者叫"技術路線圖",就是邗江招才引智的地圖。”
缺什么,補什么;差什么,引什么。汽車電子是邗江的新興產業,自 “人才”專家徐永龍創立藍寶汽車電子(揚州)公司以來,他又牽線引進全市首個“人才”團隊俞度立團隊,在揚州研發“嵌入式汽車電子系統”,開發車載多媒體系統及其高級音響系統改裝方案,配套國際知名整車廠。2011年,“藍寶”獲得上海大眾訂單,為新帕薩特旗艦版供應音頻放大器。
“人才”專家王飛在邗江創立江蘇伯克生物醫藥后,專注于創新藥物、功能食品等四大領域的產品研發和產業化。去年4月,他和另兩位“人才”專家王鵬和李勇領銜成立“人才”創新藥物與食品安全研究院。“王飛團隊”成功入選江蘇省首批培育“100家科技創新團隊”、國務院僑辦“重點華僑華人創業團隊”,先后承擔了國家“十二五”食品安全和檢驗檢疫項目和國家高科技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目前,伯克生物3個創新藥品中已有兩個進入國家新藥創制重大專項。
目前,邗江區已有13名國家“人才”專家和360多名博士落戶,他們或獨資或合資或入股或領銜技術創新團隊,精彩演繹一部部“無中生有”、“錦上添花”、“升級換代”的產業創新好戲,為壯大邗江“技術創新樹”提供了充實的給養:“人才”專家周斌欣創立揚州中凌公司,主攻電動叉車自動化和無感直流無刷電機控制器研發;江南大學創新人才團隊主持牧羊集團“農產品高值化擠壓加工與裝備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揚杰電子引進華中科技大曾祥彬教授,其研發成果“多元胞MOS-D結構集成的功率管”獲得第七屆國際發明展覽會銀獎;高能新材料連續引進姜煒、王晶、郭效德等高層次人才從事5N(99.999%)微納米高純氧化鋁研發,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邗江人看來,引進、獲評國家“人才”、省“雙創計劃”、市“綠楊金鳳計劃”,絕不是列數字、數人頭、圖好看,而是要通過招才、引智,真正實現“科學家+企業家+資本家”的完美聯姻。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