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城市的未來、產業的心臟、創新的命脈,是構筑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新優勢的永續動力。如何為科學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吳江積極探索人才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新機制和新途徑,不斷優化人才引進培養政策、完善創新創業載體配套、營造有利于人才施展才華的環境。截至目前,吳江人才總量已達17.55萬人,高層次人才9400余人,擁有國家“人才”人才19人,其中自主申報入選8人,省“雙創人才計劃”人才11人,市“姑蘇人才計劃”人才36人。
吳江,正著力打造一座人才集聚、鼓勵創新、利于創業、適宜居住的樂居城市,全力構筑成為一個人才實現夢想的地方。
吸引247名海歸創業,人才資金專戶一年支出近億元
再過不久,吳江南北快速干線南延段就將建成通車。作為一條緩解盛澤城區交通壓力,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重點干線,這條路通車后的車流量可見一斑。為此,吳江交通部門在施工時,使用了一種全效高性能瀝青混合料改性劑,可有效預防高溫車轍、水損害等常見路面病害,提高路面整體使用性能,延長壽命。 據權威部門測試,該材料的各項參數均優于國際同類產品,為替代進口奠定基礎。
隨著這種新材料首次亮相于吳江重大交通工程,牛艷輝的名字也一下進入了人們的視線。
牛艷輝,70后留美海歸,2010年到吳江創辦蘇州拓博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吳江首位入選國家人才的女博士。同時,她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國家人才人才、蘇州先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旭博士的太太。
李旭早于牛艷輝來吳江創業,每一次到吳江來探親,牛艷輝都被當地良好的創業環境和政府熱忱的服務感動。于是,她在留美13年后來到吳江。今年,拓博琳訂單不斷,年銷售額直指4000萬元。夫妻倆回國創業的故事,也成為吳江乃至蘇州高端人才圈的一段佳話。
據統計,吳江目前已吸引247名海外科技人才帶資金項目前來創業發展。截至2012年底,領軍人才企業銷售超過9億元,實現稅收2626萬元。“科學發展,人才先行。面向未來,吳江必須堅持人才優先發展、優先投入,加快擴張人才總量、提升人才質量、盤活人才存量、激活人才能量,繼續增創‘人才紅利’。通過人才集聚,為吳江積蓄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吳江區委書記、區長梁一波說。為此,吳江立足政策創新集聚人才,緊緊圍繞人才創新創業55352工程,調整出臺《吳江科技領軍人才創業工程實施辦法》、《關于加強科技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引進培養的實施辦法》等9項人才政策。通過政策修訂,調優創新創業人才引進、使用培養、激勵、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內容。同時,在區、鎮兩級設立人才專戶,以不低于本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的比例投入人才開發資金。去年,吳江區級人才開發資金專戶支出近1億元,同比增長近70%。
同時,吳江還面向轉型升級,重視產業急需的創新人才;面向人才貯備,推進名校優生引才工程;面向企業需求,培養產業繼續的高技能人才。全區上下形成既重視海外人才、又重視本土人才,既重視創業人才、又重視創新人才,既重視高層次領軍人才、又重視高技能人才的良好格局。
國際精英周3年引才450余人,96個項目落地生根
新興產業科技領軍人才的引進,更表現在如何通過政府服務,進一步提高各類人才載體建設的水平和層次。“構筑高端人才創業夢想的平臺,讓精英樂留汽研院施展才華”,這是清華大學蘇州(吳江)汽車研究院給出的答案。
2011年3月,清華大學與蘇州市政府簽署共建“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合作協議。同年7月,清華大學蘇州(吳江)汽車研究院落戶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致力于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服務。依托清華大學的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清華吳江汽研院將建設成為國內領先的汽車技術與產品創新基地、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基地、高端人才聚集和培養基地,形成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平臺。
目前,汽研院已與國內外知名機構聯合共建5個科技研發平臺和3個分析型檢測平臺,落地項目近30個,引進汽車相關專業人才100多人,其中60%以上為碩士及以上學歷,30多位汽車行業資深專家。而且,人才隊伍呈年輕化趨勢,30歲以下占80%。
每一個平臺的建立,就是一個創業人才團隊的積聚。近年來,吳江堅持突出重點,打造優勢引才平臺,連續3年舉辦吳江國際精英創業周,吸引了來自美國、加拿大、德國等地580余名高層次人才,帶來460多個創新創業項目考察洽談,并促成96個人才項目落戶吳江。同時,積極開發海外引智聯絡站,在北美、德國等地分別組建“吳江北美創業聯誼會”、“吳江歐洲引智聯絡站”,通過海外人才及協會組織的聯絡,赴海外開展招才引智活動。
吳江還連續6年舉辦了人才服務月活動,全面推進名校優生引才工程,與浙江大學、東南大學等7所高校建立了區校全面合作,與清華、北大等1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各類合作關系。目前,吳江已建有23個國家級、省級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個省級以上企業院士工作站,1個省級企業研究院,100多個企業技術中心和研發機構。
這些載體在人才集聚、項目孵化、產業發展上給吳江帶來了巨大發展優勢。吳江現有的4家科創園,其中2家為國家級、1家為省級,總建設面積已達26.6萬平方米,入駐企業255家,累計實現銷售近28億元。未來,這些科技企業孵化器還將朝著“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方向進一步發展。
打通人才企業嫁接通道,塑造親才重才愛才政府形象
“當前,吳江正處于全面融入蘇州的新征程,‘四新’ 定位為吳江的人才工作提供了更好的發展機遇,也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吳江區委常委、組織部長李銘說,“面對新機遇,我們不僅要放大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的區位優勢、成本優勢以及政府資助優勢,大力引進全球創新創業人才,還要精心做好人才服務,以優良環境和優質服務塑造親才重才愛才的政府形象,讓人才的潛力在吳江得到充分挖掘和展示。”
去年底,吳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大廈正式對外提供一站式服務,98個窗口涉及就業創業、人事人才等。隨后,蘇州高級人才太湖培訓中心和全國專技人才繼續教育基地陸續掛牌成立。
今年10月,發源于上海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人才金港集團(江蘇)總部將落戶太湖新城。這座建筑總面積6.9萬平方米的總部大樓,將聚集政府部門、本土企業、與吳江和蘇州主導產業緊密相關的高校及科研、金融、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借助人才金港與國內外近百所著名大學和千余家大型企業、金融機構建立共建關系的優勢資源,縱向打造完整的人力資源產業鏈,橫向以人才為核心,努力探索政產學研一體化的有效路徑,切實解決“人往哪里來、人向何處去、人怎樣發展”,打通人才、智力資源與企業的“嫁接”通道。
同時,吳江還借鑒招商服務理念,完善科技領軍人才服務中心和海外人才服務中心功能,加大科技型中小企業貼息貸款和信貸風險補償資金等金融政策對領軍人才企業的支持力度,通過博士聯誼會、科技領軍人才俱樂部、人事經理協會等平臺,廣泛聯系高層次人才,搭建互動交流平臺;為領軍人才在住房、子女就學、繼續教育和群體交往等方面提供個性化服務等。
未來,吳江將繼續探索高層次人才服務,持續打造服務人才的高端品牌,不斷提升對各類優秀人才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全力構建一個有利于人才施展才華的環境,讓吳江成為人才夢想實現的福地。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