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引進
近年來,成都市圍繞產業結構調整、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堅持“以用為本”導向,大力引進、使用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形成了“引進一個人才、創辦一個企業、興起一個產業、聚集一批人才”鏈式效應。中央第五批“人才”、四川省第二批“百人計劃”入選者,奧泰醫療系統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鄒學明博士的回國創新創業歷程充分驗證了這一點。
超導磁共振成像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大型醫療影像診斷設備,素有“醫療航母”之稱。這樣一臺高端醫學影像診斷設備,在幾年前全靠進口,售價高達千萬元。然而,近三年來,一家成都公司悄然崛起,打破了美國GE、德國西門子和荷蘭飛利浦等品牌巨頭在這一領域長達25年的壟斷,迫使進口產品每臺平均降價30%左右。
創造奇跡的這一品牌,叫“AllTECH”(奧泰)。而奧泰的創立者鄒學明,畢業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曾擔任美國通用電氣醫療集團副總裁,現為奧泰醫療系統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為了實現“國產夢”,他選擇來成都創業。
來蓉8年,奧泰醫療自主研發和制造的中國超導磁共振產品橫貫大江南北,裝機超過100臺,并出口到美國、東歐、俄羅斯、中東、東南亞等地。
落戶
回國評估多地 成都得分最高
2005年之前,超導磁共振對于中國來說幾乎是一個想都沒有想過的高端技術,2005年之后,奧泰的出現和成長使得這一切悄悄發生了改變……
“我們一定要把它們干掉,早晚的事。”一次在北京參加行業展會時,成都奧泰醫療總裁鄒學明指著競爭對手們的碩大招牌,斬釘截鐵地說。
鄒學明是東北人,是麻省理工學院磁共振系統第一個華人物理博士,曾任美國通用電氣醫療集團副總裁。但鄒學明一直有一個愿望:把最尖端的磁共振整機設備引進中國,從研發到生產,再到運營,打上“中國制造”的標簽。
2005年,鄒學明回國創業。成都高新區在得知這一消息后,組成一支7人團隊專程奔赴北京,力邀他來成都。而奧泰組成了含11名國際專家在內的評估團,對多個考察地進行評分。“成都得分最高,成都在激勵政策、人才引進政策、人文環境等方面都很有競爭力,高新區具備高效的工作機制。”鄒學明的團隊在對成都高新區考察后的第21天就作出了落戶成都的決定。
人才
引30余名專家 都是國際一流
在美國工作期間,鄒學明共獲得33項磁共振技術方面的歐美專利,此外,他還先后為成都引進了30余名在國際磁共振科技及工業領域享有盛譽的技術專家和管理專家,形成了一個國際一流的創業團隊。其中,該公司首席技術官、來自荷蘭的漢斯博士,僅一人就擁有超導磁體、低溫技術、加速器及醫學磁共振系統技術領域的13項美國專利。
來中國之前,漢斯博士就職于通用電氣醫療集團,這家高科技公司在磁共振醫學成像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領域,均是全球第一。而漢斯博士則是該公司磁共振成像技術領域的首席科學家。
漢斯說,公司選擇成都落戶是因為政府的優惠政策(土地和稅收優惠),而且這里很多著名高校能提供強大的人才資源,同時成都周邊很多金屬企業能為公司提供原材料。
“在一個充滿競爭的城市成立一家高科技公司,并且短短幾年就從成立初始的3個人到現在超過350人,是非常不容易的。”漢斯說,“在成都工作,對于我和家人來說都是一個非常棒的選擇。工作和生活在成都是非常棒的體驗。成都是一個很適合居住和工作的城市。”
資源
周邊產業配套 降低生產成本
2007年8月,中國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5T超導體和1.5T磁共振整機由奧泰研發成功,并相繼取得美國FDA認證、中國SFDA認證、歐洲CE認證。2012年,奧泰推出第二代零液氦消耗16通道1.5T整機,再次取得中國SFDA認證、歐洲CE認證,并推出多樣化產品。2013年4月,奧泰研制出世界首臺寵物專用磁共振,并出口到英國。
成都的航天工業基礎促成本地化配套與生產加工,為奧泰節約了大量生產成本。奧泰每臺設備市場終端價為800萬元左右,比進口設備便宜了30%左右,本地售后團隊的形成,又為客戶每年省下近60萬保養費。價格優勢讓奧泰迅速進入中西部市場,并占據國內10%份額。
液氦在設備后期保養成本占比達50%。在奧泰廠區以西,世界500強企業、全球最大的工業氣體生產和銷售企業德國林德集團已入駐,專為其供氣,并建成西部最大液氦供應回收中心。
在奧泰產品進入市場之前,對于縣級醫院來說,購買超導磁共振設備是一件奢侈甚至不可能的事。因為奧泰的出現,中國市場上同類進口1.5T超導磁共振終端價格普降200萬元左右,保修價格也普遍降低。從2010年到2013年這3年多時間里,包括301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湘雅醫院、江蘇省中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304醫院等十幾家在全國和區域負有盛名的大型三甲醫院都成為奧泰產品的用戶。
奧泰醫療也一躍成為全球第四大超導磁共振醫療設備供應商,2012年實現銷售收入2.4億元,計劃到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14億元。
解讀
來蓉8年
獲扶持資金2775萬元
據不完全統計,在奧泰醫療系統有限責任公司的創業創新過程中,累計獲得各類扶持資金2775萬元。
2012年,《成都市高科技人才引進和培養“雙百計劃”實施方案》、《“成都人才計劃”頂尖創新創業團隊項目實施辦法》、《“成都人才計劃”青年項目和海外短期項目實施辦法》等政策出臺,為人才流動和引進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給予入選頂尖創新創業團隊500萬元資助,入選后先撥付40%;其余60%以兩年為限,由市委組織部(市專項辦)組織專家對創新成果轉化、風投資金跟進、項目開發遞增效益等情況進行綜合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發放。
“成都人才計劃”青年項目入選者享受每人人民幣50萬元的一次性資助。
引進到企業工作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每人給予100萬元補助。
優先推薦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入選者申請國家和省上各類科技計劃、科研基金項目、科技資金及產業發展扶持資金等。對入選人才承擔的對我市經濟科技發展具有戰略意義的重點項目,可給予不低于100萬元的科研經費資助,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工作場所并免除前3年租金。入選人才創業企業符合成都市種子資金資助條件的,可獲得種子資金最高300萬元的股權直接投資或最高200萬元的股權聯合投資、最高300萬元的融資擔保。入選人才創業企業參加科技保險的,可按其實際保費支出最高50%給予補貼,單個企業每年補貼額度最高可達20萬元。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