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正好,窗臺上的植物懶洋洋曬著太陽,似乎不著急生長,魚缸里的小魚隨著店里舒緩的音樂偶爾動一下尾巴,吐一個透明的泡泡。
9月30日中午,在菱角湖萬達旁邊一棟普通的商住樓里,Z&Sart藝術餐廳里就是這樣一種慢得出奇的節奏。這是個上下兩層、總面積只有100多平米的小店,最多的時候也只能同時招待七桌客人。雖然位置非常不顯眼,但店門口連個招牌都懶得掛,不是熟客或者沒有提前預訂打聽,很難在昏暗的樓道深處被找到。
店主是一對從法國留學回來的80后小夫妻。曾在法學習酒店管理七年,回國后在星級酒店打過工,在鬧市區開過盒飯店,最后選擇了做自己熟悉的西餐。與其說是創業,他們更像是在編一個自己的夢想:用最安全的食材,做一桌好吃的餐點。
法國留學
求學間隙去打工在中餐館切土豆
因為打算十一期間休息,30日當天店里預訂的客人并不多,陸陸續續打電話的客人也都被店主張小樂一一婉拒。跟一般的創業者不一樣,他似乎并不著急創“業”,也不太關注收入,“只要心想著好的地方,只要朝著的是正確的方向,總會成功。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這次休息也完全出于店主心血來潮。“生意其實很好,但是我們想要騰出點時間陪陪家人,到武漢周邊轉轉。另一方面,店里也可以做點準備,更新一下菜品。”
出生于1980年的張小樂有張跟香港明星張智霖幾分相似的臉,因為跟老婆都在法國留學多年,他們的思維似乎有些西化,做事也更憑興致:今年8月,生意幾乎好到爆棚的時候,小兩口把店子關了個把月,純粹只因為“天氣太熱,想休息休息”。十一期間,兩人陪著父母到洪湖去體驗了兩天“農家樂”,回到店里開始準備新菜單。
“在法國其實很辛苦。學習的間隙就去中餐館打工。200個人的中餐自助餐廳,整個廚房只有4個人。”從早上10點上班到晚上十一二點下班,張小樂說,每天的狀態就是不停地切菜、炒菜。他記得土豆都是30公斤一缸,一缸一缸地切過去。這還不算最累的,最累的是洗碗,“一米多高的盤子,沿著餐臺擺出去一長溜,一刻不停地洗啊洗。”
雖然打工求學很辛苦,但這兩個80后年輕人一直夢想著有一間屬于自己的小店,做好吃的餐點給喜歡美食的人吃。而在富人稅高達75%的法國,要做老板似乎有點不太“劃算”。
回國創業
辭掉工作開盒飯店關門后改做西餐
在法國逗留七年之后,2009年,張小樂跟老婆施冠欣還是決定回國。
“出國久了,剛回國的時候很多情況都不清楚。”張小樂說,一開始,在法國學習了七年酒店管理的施冠欣被一家星級酒店請去做管理,她一去就發現很多問題,比如食品的進貨、餐點的設置等等,她在自己的職權范圍內想要改變,結果困難重重。這讓她很想不通:“請我來不就是想改善的嗎?”
張小樂則去了一家洗車行做管理和行銷。因為公司規定必須穿西褲上班,只有牛仔褲的他跟經理申請假日再去買,先穿幾天牛仔褲上班再說。雖然得到批準,但最后發工資的時候,還是被扣了30塊錢。這讓他也覺得很不能理解:“這不是官僚么?”最后,他毅然辭了職。
這段打工經歷時間雖短,但讓小兩口意識到,要想完成自己的夢想,還是得有一家自己的店。他們對武漢市場進行了一個簡單的考查,決定從在菱角湖萬達附近開一個盒飯店開始。因為“投資小,所需要的人手也少”。
“作為一個‘海歸’,賣盒飯會不會覺得沒面子?”多年的海外求學經驗讓兩人的想法很簡單:“在法國打工的時候辛苦多了,我們也從來沒那么重的面子觀念。”
即使是個盒飯店,張小樂他們的做派一樣很“洋氣”。夫妻倆正兒八經地租下了一個套間,買來一整套品牌的鍋碗瓢盆,甚至還買了輛電動車準備“專業”送盒飯。他們所有的油鹽醬醋菜都從超市當天直接購進,雖然成本高,但是兩個人一致認為,吃得安全是基本標準。
“我所有東西都從超市里面買,就算出了問題,也能找到問題在哪里。”市場營銷專業出身的張小樂認為,“時代不一樣了,有時候要自己判斷是否正確。”
盡管兩人信心滿滿,但這個“追求完美”的盒飯店因利潤太小很快就關了門。“最重要是試一下水,了解一下開店的注意事項。”夫妻倆經過短暫休息,開始重振旗鼓,用自己打工帶回來的十多萬元本錢,做起了在法國學到的手藝——西餐。
經營策略
注重食材安全和環境名氣全靠口耳相傳
被法國浪漫氣息浸染過太久,兩個人的經營方式也跟大多數餐館完全不一樣。去年7月,夫妻倆在菱角湖萬達旁邊一棟商住兩用樓里租了一套兩室一廳,一邊一草一木親自動手裝修,一邊請了幾名員工慢慢培訓。“磨蹭”了三個月后,他們的Z&Sart藝術餐廳才算正式對外營業。
店子的管理幾乎是粗放的,從不計算成本,也從不做宣傳。比如買米,有的米很難吃,但也要1塊錢一斤,有的米好吃要3塊錢,但其實平均下來攤到每碗飯上可能也就幾毛錢,“何必呢?我寧可不做宣傳,把錢花在材料上。”張小樂說。
相比較起來,他們在食材上相當“講究”。除了每天早上六點就開始去市場挑新鮮的蔬菜,所用的橄欖油、牛奶、乳酪甚至面粉,都是請人從海外專門代購回來的。
結果,最開始幾個月,根本沒人知道這個小店,來吃的人也稀稀拉拉。“說不著急也不可能,但是我總覺得著急也并不意味著要去大張旗鼓地宣傳,或者降低質量以次充好。說實話,我們不希望這里很擁擠,相反,客人來了覺得舒服,放松,就像回到家一樣,吃一桌好吃的飯菜才是我們關心的。”
這種完全不成章法的經營模式,居然也有了一片天。慢慢地,有的客人來吃過一次,覺得這里真心好吃,口耳傳播下,客人越來越多。小店總共只有七張桌子,最大的一桌也最多只能坐十個人,小桌子只能坐一兩個。到了后來,經常有客人預訂滿了,再有人慕名而來,只好掃興而歸。
未來也許會擴大店面,但張小樂說,他沒去做過店里盤存,賺了多少錢也完全沒有概念,“反正肯定沒有虧。就像我一直說的,向好的方向努力,一定會有好的結果。”
有感于現在毒奶粉、地溝油橫行的現狀,剛剛30出頭的他對于創業有一番獨特的理解:“不管是做企業還是開餐館,對大眾都是有責任的。對員工有責任,對消費者也有責任。”
只要心想著好的地方,只要朝著的是正確的方向,總會成功。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不管是做企業還是開餐館,對大眾都是有責任的。對員工有責任,對消費者也有責任。
——張小樂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