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主辦,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承辦的第十屆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論壇暨歐美同學會北京論壇16日在京舉行。前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深圳前海達闥科技有限公司CEO黃曉慶結合自身經驗,就海歸回國創業及如何在體制下工作的相關議題發表了看法。
黃曉慶說,作為“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一代海外留學生,他樂于在2007年回國加入中國移動研究院,幫助其發展為全球領先的機構。而他目前開始的第三次創業則是工作多年后的一次機遇,是再次追求夢想的過程。
對于海歸回國發展的注意事項,黃曉慶指出,海歸回國創業和工作一定要和政府保持深度的、強鏈接的友好溝通。黃曉慶認為,國內工作也許會遇到很多復雜的流程,甚至在立項、資源以及利益分配上不能盡如人意,但創業者絕對不要放棄努力。以中國移動為例,它既有中央企業的優勢資源和政府支持,也和產業發展保持緊密聯系,這種大型企業的研究機構對很多海歸創業創新人才來說也是比較好的合作伙伴。
針對體制內人才競爭力較差的誤解,黃曉慶指出,中央企業人才倍出,很多優秀的大學畢業生將央企、國企的研究機構視為求職首選,他們在各自行業里的工作非常有效,也非常有執行力。
黃曉慶認為,國際化是海歸創業的重要優勢,他們不僅能學習國外經驗,還能引進海外人才。由于深入各國人才的故鄉,在國外“挖人”更加方便。此外,黃曉慶提醒海歸創業者,創業一定要統和本土人才的力量。在今天的中國,本土人才往往比海歸更有能力,比如在市場和公關方面,他們表現出更高水平。因此黃曉慶建議,創業公司的核心管理團隊應關注海歸和本土人才的配比,最好各占一半。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