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興則民族興,人才強則國家強。當下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復興的夢想,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人才。習近平同志強調:“擇天下英才而用之,關鍵是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黨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目前,黨管人才已經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用人單位發揮主體作用,社會各方力量積極參與人才工作的格局。組織部門切實履行牽頭抓總職能,必須積極創新途徑,明確抓什么。
宏觀設計抓規劃。人才工作關乎發展,關乎未來。組織部門既要立足當前,更要著眼長遠,把研究制定、監測評估、督促落實人才發展規劃作為重要工作任務,切實抓緊抓好。一是研判人才形勢,把握規劃的前瞻性。以登高望遠的視野和客觀審慎的態度,對國際人才流動趨勢、國外人才政策、國內人才需求、區域發展狀況等宏觀形勢進行全面分析和研究,精心謀劃人才工作的著力點,為制定富有前瞻性的人才規劃提供可靠依據。二是找準主要問題,突出規劃的實效性。深入調查研究,掌握實際情況,找準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瓶頸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三是抓好配套銜接,體現規劃的科學性。人才工作千頭萬緒,涉及各個行政層級、多個管理部門,跨度大、交叉多,在編制人才規劃時容易出現政出多門、相互矛盾現象。組織部門既要以本地區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為龍頭,推動各地各部門分頭制訂各具特色、切合實際的專門人才發展規劃;又要注意加強指導和協調,使各項規劃相互配套、相互支撐,形成科學統一的人才發展規劃體系。
深化改革抓政策。好的人才政策是育才、聚才、用才的重要保證。深入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體系,有利于激發人才活力、發揮人才作用,讓各類人才脫穎而出。一是構建靈活多樣的引才政策體系。人才引進尤其是高層次人才引進,對于優化人才結構、建設優勢人才團隊具有重要意義。應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靈活采用剛性引進、柔性特聘、項目指導、科研合作等方式,引進急需緊缺、破解難題的“高人”。二是創新導向鮮明的育才政策體系。人才培育是對現有人才的挖潛和提升。應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采取定苗培養、重點扶持、跟蹤服務等個性化措施加強人才培養,特別是注重青年人才培養。三是健全各盡其能的用才政策體系。人才的作用體現在工作中。應搭建舞臺,提供充足的工作條件;減少束縛,鼓勵人才獨立承擔重大課題、主持科研項目;拓寬渠道,引導優秀人才向基層一線和艱苦地區流動,讓各類人才各盡其能。
優化服務抓環境。習近平同志強調,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環境不好,則人才散、事業衰。組織部門要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推動人才工作資源合理配置和整合,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一是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大力破除“官本位”思想,摒棄人才評價“唯學歷、唯職稱、唯資歷、唯身份”現象,營造尊重人才、見賢思齊的社會環境,使“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成為社會共識,讓人才得到尊重、體現價值,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二是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圍繞人才培養開發、評價發現、選拔任用、流動配置、激勵保障等,出臺一系列具有競爭力的政策制度,讓各類人才都有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三是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在全社會培育創新意識,倡導創新精神,鼓勵人人爭做創新主體,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實現人生價值。要幫助人才“減負”,不讓人才有填不完的表、開不完的會;幫助人才“減壓”,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幫助人才“減速”,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樹立“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治學態度和精神。
統籌協調抓合力。人才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組織部門牽頭抓總不是一家抓,而是抓大家,需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齊心協力抓。一是貫通上下。既認真學習領會中央有關人才工作的大政方針、決策部署,特別是習近平同志對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結合自身實際采取相應的落實舉措;又切實加強對市、縣人才工作的溝通和指導,及時總結各地的好經驗好做法,形成上下聯動的整體合力。二是銜接左右。推動職能部門各負其責,支持和配合各職能部門在職責范圍內開展工作,把相關力量和資源統籌起來。特別是在解決一些涉及多個職能部門的重點難點問題時,要善于組織力量協同攻關、重點突破。三是跟蹤問效。建立健全問效機制,對重大人才工程、重點人才項目、重要人才活動全程跟蹤指導,抓好督促檢查,確保各項工作部署和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