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和地區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創新驅動發展,實現由低成本優勢向創新優勢的轉換,是一家企業、一個產業、一座城市的發展基礎,可以全面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有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2015年8月25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杭州國家級高新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自此杭州成為國務院批復的第10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在享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相關政策的同時,杭州將結合自身發展特點,積極在跨境電子商務、科技金融結合、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人才集聚、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互聯網創新創業等方面先行先試。
根據批復,下一步,杭州將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技創新和“互聯網+”推進轉型升級,全面提高杭州的自主創新和輻射帶動能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互聯網+”創新創業中心。目標到2020年,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區域創新體系更加優化,國內外創新資源有效集聚,企業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社會創新效益大幅提升,形成創新驅動發展格局。其中,電子商務、物聯網、互聯網等產業要形成國際領先優勢,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10000億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蔚然成風,創業創新空間達到2800萬平方米,激勵10萬大學生在杭自主創業;杭州高新區成為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起
從學習中關村開始的五年創建之路
2009年3月,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成為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各地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樹立了示范和標桿。
而杭州的創建工作,也就在此一年后開始。
從中關村的經驗中,杭州認識到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對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意義,并于2010年啟動了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建工作。2012年和2014年,先后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復先行建設杭州和杭州高新區2個省級自主創新示范區。
創建初嘗成果,杭州向更高臺階邁進。2014年11月,李克強總理在浙江和杭州考察時,原則同意杭州申報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建工作進入快車道。
正是由于多年的積累,才能讓杭州在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過程中厚積而薄發。自2000年以來,杭州就堅持把科技創新和創新型城市建設作為城市發展主戰略,目前杭州已是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中國軟件名城、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國家促進科技金融結合試點城市、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并成功入圍首批國家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201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201億元,列省會城市第4位,副省級城市第5位;全社會R&D經費(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為3%。
杭州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具有扎實基礎和良好條件。這里集聚了大量高端創新資源,產出了一批重要創新成果。杭州匯聚了浙江80%的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和人才資源,是綜合創新能力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的區域創新中心,擁有浙江大學、中國美院等全日制高校38所。近五年來,在杭機構和企業以第一單位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以上獎項48項。2014年發明專利授權量5559件,有效發明專利24048件,居全國省會城市第1位。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杭州推進智慧產業化和產業智慧化,形成了一批以信息經濟為龍頭的創新產業集群,并形成了激勵創新的政策體系。
引領、示范和帶動,杭州在推動浙江省的創新驅動發展中,在創新型國家的建設中,做出了越來越大的貢獻,這些,都為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打下堅實基礎。
承
借先行者經驗,發展創新型經濟
車庫咖啡、創新工場、微軟云加速器、36氪、1898咖啡館……總長200多米的中關村創業大街.從街頭走到街尾,也就10分鐘,但它現在卻成為草根創業者的“朝圣地”與“夢工廠”。這些創新型孵化器,不管房屋面積大小、租金收入多少,它們比拼著創業服務的水平和創業服務收入,比較著所孵化的企業是否站在制高點引領未來,更互相較量著能不能看到未來三到五年的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
在成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后,中關村顯然迸發了新的生機,發生了新的變化,而這一切,也在其他九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上演。 2014年6月,深圳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成為第四個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也是十八大后第一個以城市為基本單位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深圳突出地域區位優勢,在科技金融、深港科技合作和新型研究機構建設三方面積極推行先行先試改革。加強深港科技合作,通過香港科技園與深圳高新區兩區聯動,充分利用香港的國際化創新資源優勢,鼓勵兩地共建研究機構,共同承擔國家級重大科技創新項目。
2015年6月19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成都啟動“創業天府”行動計劃,打造創業服務品牌。建設成都“科創通”服務平臺,集聚創新要素和服務產品,促進資源開放共享。通過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凝聚創新力量。
武漢東湖、上海張江、天津、蘇南、長株潭……這一個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都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以產業為導向、突出地方特色。繼承與借鑒這些先行者的經驗,杭州也在把握著世界新科技革命與中國產業變革歷史性交匯的機遇,依托科技資源條件和經濟發展特色,發揮網絡信息技術產業綜合實力較強的優勢,著力發展以信息經濟為重點的創新型經濟,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科學發展領跑示范上創造新業績,探索新經驗。
杭州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創新資源整合和開放合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向基礎創新和知識創新延伸,提高原創性和源頭性知識生產的能力,成為國內核心技術領域自主創新的重要力量。同時打造創新型產業集群。搶占信息經濟發展的制高點,建設國際電子商務、云計算和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金融、智慧物流、數字內容“六大中心”。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帶動作用大、主業突出的國際知名百億級信息經濟龍頭企業,打造萬億信息經濟產業群。并進一步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生態鏈。建立“預孵化+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接力式孵化與培育體系,建設“智慧孵化”云平臺,打造眾創空間,整合優化政策體系,創新科技金融服務,打造類硅谷的創業生態系統。
轉
融入“跨境”和“互聯網+”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
2015年,對杭州來說是充滿激情和機遇的一年,年初,第一個總理大禮包——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得到國務院批復,這也意味著,下半年的大禮包——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批復后,形成一個“兩區”疊加、聯動發展的格局和特色。這也是杭州與其他已經批復的國家自主創新區相比,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長。
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將極大地增強基礎研究能力、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商業模式創新,有效服務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破解跨境電子商務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體制性難題,打造跨境電子商務完整的產業鏈和生態鏈。“兩區”的有機融合、政策疊加、聯動創新,將有利于鞏固和擴大杭州在現代信息技術、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的優勢,積極打造“網上絲綢之路”,形成跨國界的“網上自貿區”,進一步豐富拓展“一帶一路”戰略的內涵和外延。同時,“兩區”疊加以“互聯網+”為主攻方向,開展先行先試,有利于推動“兩區”的創新成果和制度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產業化和落地,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發展力。
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突出了“互聯網+”、民營經濟和創業創新的特色。堅持把創新擺在制造業發展的核心位置,立足互聯網、物聯網及其跨界應用的優勢,突破一批重大共性和關鍵技術,提高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完善創新產業鏈,大力發展信息經濟,力爭在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和智慧物流等領域領跑全國,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杭州打造成高技術產業基地。同時加強對民營經濟自主創新的戰略引導,完善鼓勵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扶持機制和引導機制。鼓勵有實力的民營企業“走出去,引進來”,通過國際并購整合掌握核心技術,實現技術跨越。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社會各領域,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發揮更大作用。而在創業創新上,杭州以“創新創業新天堂”行動計劃和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為推進全市創業創新的雙引擎,開創大眾創新創業的新局面。支持高新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高校、科研院所的有利條件,構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實施創新券、創業券打造創業生態體系,大力扶持創業服務業的發展,打造杭州本土的項目路演日、創業訓練營,創業大賽等活動,推進創業者、投資者、孵化器之間的合作交流,建立創業者、初創企業與天使投資的溝通渠道,打造類硅谷的創業生態系統,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互聯網+”創新創業中心。
合
集聚知識、人才、科技金融要素
努力打造“創新創業新天堂”
城市是個人生長的環境,是企業發展的土壤,時代賦予了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機遇和氛圍,而這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需要集聚知識、人才、科技金融等各要素,方能顯出成效。
在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機遇下,杭州已經做了一系列準備。杭州正在制定以《關于加快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為核心的“1+X”政策體系,同時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6+4”政策也將落地,杭州的創新創業政策體系將更加優化和完善。如果是一家科技型企業,將在以下方面受益:創業投資環境更加優化,未來三年(到2017年)中央財政用于支持小微企業“兩創示范”的9億元資金中,投融資環境建設是扶持重點之一。市本級用于支持企業發展的各類基金規模將達到25億元。同時對企業員工激勵的稅收政策將得到落實,企業以股權形式獎勵給企業技術人員,獲得獎勵人員可暫不繳納稅款,在兌現時一并繳納。另外支持企業創業創新的財政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已在中央財政資金中每年安排不少于1億元用于轉移支付區、縣(市)支持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初步形成了中央資金、市本級資金和區縣資金合力支持企業創業創新的格局。
杭州還在制定扶持眾創空間發展的政策,包括:對經認定的市級眾創空間、省級眾創空間和納入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的眾創空間,每年分別給予一定額度的經費補助,主要用于眾創空間房租、寬帶費補貼和創業活動經費。經認定的國家、省、市級眾創空間內企業(創客企業)獲得融資或被非控股母公司收購的,對前兩輪融資(天使輪和A輪)按照融資額的一定比例對所在眾創空間進行資助。
人才興則杭州興,人才強則杭州強。對于創業者來說,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體制機制創新的載體,是政策集成優化的新機遇,將為創業創新帶來更優、更便利的創業支撐。杭州已經出臺了《杭州市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引進培育計劃實施細則(試行)》,對確定資助團隊給予500萬元財政資助,對具有國際頂尖水平的團隊采取“一事一議”方式專題論證支持方式與額度,最高可獲得1億元的財政資助。同時為團隊成員提供生活服務保障,在落戶、住房、就醫、參保、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便利服務。此外,市科委實施的創新券、創業券制度,支持各類市場主體開展人才培訓、創業輔導、法律維權、管理咨詢、財務指導、知識產權保護、會展服務及重點展會等公共服務,為創業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撐。
從現在開始,杭州將實施三年的“創新創業新天堂”行動計劃,作為杭州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重要工作和亮點。該計劃旨在順應網絡時代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形勢,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完善創新創業的政策和制度建設為重點,以建設“互聯網+”創新創業中心為目標,以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為抓手,以大力發展“眾創空間”和開放式綜合服務平臺為突破口,將杭州建設成為“創業者的天堂”。到2017年,激勵8萬大學生在杭自主創業,引進1.5萬名海外高層次人才來杭創新創業,吸引科技創新創業人才超過30萬人,投入小微企業的民間資本和創投資金超過2000億元。創業服務機構達到1000家,創業導師達到2000人,形成立體化多層次的創新創業輔導體系。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