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9日電 (記者林露)3月5日上午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用了很多篇幅在談開放發展的理念。8日,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教育廳副廳長李和平和江蘇省政協委員、金陵科技學院的黨委書記陳小虎做客人民網“兩會@你”,談論高校深度轉型話題。李和平表示,用開放發展的理念,指導有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具有現實針對性和歷史的必然性。
培養大批應用型人才,是眾多普通本科高校的職責
2015年10月,中國總理李克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考察了安徽省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合肥學院,引發了人們對于應用型高校的熱烈關注。安徽省教育廳分管高等教育的李和平副廳長介紹說,合肥學院30年前就開始與德國的下薩克森州很多應用科學大學進行合作。中德兩國之間不光有學校層面的迎來送往,更有學生層面的交流和培養,有老師層面的合作,有科研項目的合作,有教育資源的有效合作,同時還有教育理念的交融。
李和平說,合肥學院的發展帶動了安徽省內其他類似高校的發展,因此兩國總理決定,依托合肥學院建一個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這個基地旨在世界范圍內,為此類學校的發展樹立典范。
“目前,我國還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發展的過程當中,需要大批應用型復合型人才,這是眾多的普通本科高校的職責,然而現實中許多高校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缺乏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因此,國家正強力引導有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李和平表示。
一所普通院校的逆襲:從不被關注到獲得十億投入
“我所在的學校,由于是市屬高校,原來基礎比較薄弱。根據形勢,我們將學校按照高水平城市大學的功能來定位。這幾年,我們把全部的功能融入到南京經濟社會發展中,一系列的活動使學校對南京的貢獻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學校由基本上不被關注,變成市委市政府重點投入的學校,第一期給了十多個億,支持學校轉型發展。”江蘇省政協委員、金陵科技學院的黨委書記陳小虎說。
在陳小虎看來,我國高等教育正在分類發展,在類化過程中發展應用型教育是必須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在轉型升級,目前已有七八個省市毛入學率超過50%,高等教育在“十三五”有可能會普及化,這也倒逼學校要主動求發展。轉型本質上就是創建新型,各校要做自己,不斷實踐才能出來新的型。
用開放發展的理念破除大學深度轉型的障礙
“在實踐當中,如果一個大學原來的東西不提了,容易不被接受;提出一個新的發展理念,也難以被接納。我認為,一個崛起的新興、復興大國,需要一批新興大學的崛起,而這就需要在發展環境上敢于讓一些學校辦出不同的特色來。開放發展,需要有開放發展的環境。”陳小虎如是說。
對于陳小虎指出的問題,李和平也表示深有同感,他說,當下高校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有不相適應的地方,開放發展,學校是主體,責無旁貸。但很多普通高校在轉型中受到體制和機制的約束,使他們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做不了,比如說編制問題、薪酬待遇問題。要使高校深度轉型有效實施,社會系統也必須要以開放發展的理念來破除這些障礙,支持和激勵學校的發展。
深度轉型,往哪轉?這是陳小虎一直在思考的重要問題之一。他說,“國家正在大力倡導‘雙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學可以考慮把創業作為基本功能,包括大學創業、大學生創業、大學孵化器功能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大學交易所功能的完善(交易所就是大學知識產權交換機制)、大學創新教育這五個方面。”
陳小虎還非常關注學校層面如何深度轉型。他認為有六個“度”:科學技術的先進度、科學技術應用的轉化度、轉化速度、轉化精度、轉化幅度(規模)、科學技術對社會的貢獻度。在這六個“度”里面,不同的學校,在產業鏈、創新鏈、產權鏈等鏈和鏈之間可以做不同的事情。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