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來,各地各部門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契機,不斷沖破思想觀念障礙,突破利益固化藩籬,掃除束縛人才脫穎而出和充分發揮作用的體制機制障礙,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堅冰”不斷融化,人才事業更加蓬勃發展,廣大人才正迎來新的春天。
政策破障礙壁壘漸疏通
大國角逐,比拼的是高端人才;地方發展,人才同樣是制勝之棋。十八大以來,各地各部門不斷完善制度創新,疏通政策壁壘,提速配套服務,推動各類人才合理流動。
從中央到地方,各地各部門勇于自我革命,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不斷向用人主體和人才放權讓利,使人才放開手腳,釋放創新創業激情。國務院先后分五批取消了272項職業資格,占國務院部門設置職業資格總數的44%。廣東、四川、安徽等省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浙江、湖南、云南、寧夏等省區下放用人自主權、職稱評審權。
國家“人才”在深入實施中突出“高精尖缺”導向,積極拓寬非華裔外國專家申報渠道,已累計引進6000多名專家。各地也結合產業發展需要,出臺了一系列引才政策措施,如北京“海聚工程”、江蘇“雙創計劃”、浙江“省級人才”等,引進了一大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到中國去!”成為全球人才的一股新潮流。
海外人才引才配套政策也不斷健全。2012年,《出境入境管理法》及配套法規中專設人才簽證類別。今年2月,《外國人永久居留證》讓外國專家來華工作更便利。各地也推出新政,用貼心服務向海外人才敞開胸懷。北京對中關村市場化外籍人才申請永久居留實施積分評估制度,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實行跨境專業資格互認,契合了人才的現實需求。
與此同時,各地各部門積極引導人才向艱苦地區和邊遠一線流動,為西部和艱苦邊遠地區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中組部等十部門制定實施“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人社部推進萬名專家服務基層行動,把高端智力送到艱苦邊遠第一線。浙江實施“院士智力集聚工程”,四川持續實施千名干部人才援藏行動等,都有效推動了人才資源均衡配置。
鼓勵人才冒尖厚植創新土壤
在大規模引進海外人才的同時,協同推進本土人才培養,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頭活水”,成為十八大以來各地各部門的一項重要課題。
今年初出臺的《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就“創新培養、用好和吸引人才機制”作出專門部署。
為促進更多一流人才冒尖,各地各部門孜孜以求、砥礪前行。科技部持續實施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人社部深入推進知識更新工程,教育部積極建立產學研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機制;中科院設置以重大產出為導向的資源配置體系,提高經費保障能力;四川全面啟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將創新實驗、發表論文、獲得專利和自主創業等情況折算為學分……
創新驅動發展,也離不開企業家人才隊伍的強力驅動。國資委、工信部深入實施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各地大力加強企業家培養培訓,引導企業轉變發展理念,讓創新投入成為企業的自覺行為。同時,完善區域公共創新服務體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消除“自主創新之痛”,打破行業壟斷,放寬市場準入,讓各種市場主體公平參與競爭。
放權,破障,松綁;集聚,創新,興邦。當前,人才工作正進入競進提質、提檔升級的關鍵期,抓改革就是抓發展,謀改革就是謀未來。人才迎來春天之際,中國也必將迎來偉大復興。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