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治國之要,首在用人”。人才興,則學校興;人才強,則學校強。人才,乃活水之源,是學校改革發展的重要保障。黨的十九大以來,學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積極推進人才強校戰略,加強總體規劃,以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為核心,特別是在人才引進工作方面,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加強領導 給人才引進工作組織保證
學校黨委高度重視人才強校工作,把2018年確定為“人才強校年”,學校成立了由書記任組長、校長任副組長、其他校領導及黨委常委任成員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學校人才隊伍建設,決策人才工作重大原則。2018年3月15日,學校出臺《加強與改進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通過新機制、新待遇、新辦法,解決人才隊伍建設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并強調在人才引進工作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突出對人才品行和道德的考察,把好引進人才的政治關、師德關、育人關和質量關。加強人才師德表現考核,實行“一票否決制”。
精準引進 大力實施“315”人才工程
學校加強頂層設計和總體布局,緊密圍繞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目標,落實人才培養根本任務,自2018年起,進一步實施“人才強校”政策,圍繞國家糧食安全、生態與環境、營養與健康、農業工業化與信息化、區域發展、農業國際化等領域,大力實施“315”人才工程。即在2018-2020三年,補充300名優秀專任教師(每年引進100名),引進或培養100名“四青”或相當水平的杰出人才和50名“長江學者”、杰青或相當水平的領軍人才。各學院結合實際和學科發展需要,統籌三年的進人崗位,明確引才目標任務、重點領域和優先次序,并充分論證,報學校論證審批后,公開發布,統一招聘。結合所確定人才引進類型和崗位實際,精準選聘適合的人才。
分類評價 進一步完善引進人才評價標準
為完善學校人才隊伍管理體系,實現我校人才隊伍建設的科學化、民主化和規范化,提高人才隊伍質量,根據學科特點,2018年2月5日調整人才工作專門委員會,同時分別成立農業科學、工程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三個人才工作分委員會,根據學科、類型和人才發展階段,根據不同崗位、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人才特點和職責,堅持共通性與特殊性、水平業績與發展潛力、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分類建立健全涵蓋品德、知識、能力、業績和貢獻等要素,科學合理、各有側重的人才評價標準。此外,實行三級評審。第一級是學院推薦。學院負責推薦各層次引進人才,突出品德、能力和業績導向,加強對人才科學精神、職業道德、從業操守等評價考核,堅持德才兼備。第二級是學術評價。人才工作分委員會負責優秀人才、普通人才和教學輔助人員的選聘、優秀人才期滿考核;學校人才工作專門委員會負責領軍人才(及團隊引進)和杰出人才的選聘及期滿考核。第三級學校審定。經學院推薦和學術評議后,報學校最終審定。
創新機制 為引進人才創造良好工作和生活環境
在引進人才過程中,對于特殊需要引進的人才或已通過較為權威的第三方評價的人才,可直接上報人才工作組審議,報黨委常委會審定。健全人才管理體制,成立由校長擔任組長的人才工作組,下設人才工作辦公室,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務,統籌協調人才科研經費、研究生招生指標、人才福利待遇、住房和辦公條件等落實。結合人才成長規律,設置合理的人才評價周期和考核辦法,完善體現國家特色、符合國際通行標準的人才分類評價體系;構建人才發展體系,提供人才優先發展良好環境。
積極探索 搭建引進海外人才平臺
學校通過舉辦大禹青年學者論壇的形式,加強青年人才引進。學校相關部門和各學院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引才宣傳。經個人報名、學院推薦、學校組織相關專家評議,共計邀請55位青年學者參加論壇。經學院推薦,15名青年學者代表在主論壇上作主題報告,展示各自的研究工作和學術成果。論壇旨在延攬一批有發展潛力的青年人才,在學校內營造渴望人才、吸引人才、尊重人才的工作氛圍,助力人才優先發展。在參加論壇的青年學者中,已有21位青年學者申請來校工作并獲得學校評議通過。
廣聚英才 人才引進工作初見成效
根據2018年人才引進計劃,學校分兩批次在學校官網招聘系統發布招聘崗位,還通過光明日報、學校官方微信、微博進行對外宣傳,吸引了海內外青年人才的關注。截止8月31日,共有96人獲得學校評議通過,已經到崗入職52人。
當前,我校人才引進工作正在向縱深發展,以問題導向,切實解決人才引進機制問題;完善人才引進政策,大力提升人才來校吸引力;強化人才服務,助力現有人才快速全面發展。我們堅信,在人才強校戰略的指引下,人才工作必將翻開嶄新篇章,必將為學校加快建設中國特色、農業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注入蓬勃生機和強大動力!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