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吸引人才,逐漸從漫天撒網走向聚焦攻關,北大和清華學子數量正成為判斷城市人才家底的重要標尺。此前上海為北大、清華本科生在滬就業創業開通落戶綠色通道,加上這次南京為兩所高校學生推出量身定制政策,這都傳遞出一個鮮明信號,高端人才正成為城市較量的重要砝碼。
定向開辟發展直通車
在兩場推介會上,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提出南京為兩校學生定制“四大發展直通車”。排首位的就是公考招錄直通車。對北大清華學子報考南京公務員崗位,經筆試入圍但最后未能正式錄用的,可按規定先招錄為聘任制公務員,滿一定年限、經考核優秀的可按相應程序轉任正式公務員。以后南京還將對某些緊缺型人才和特別崗位,向社會招錄聘任制公務員。
其次是事業單位直通車。對北大清華碩士、博士畢業生,每年拿出一定崗位實行定向直招。還有國有企業直通車,對有意向到南京所屬國有企業工作的學子,可免考直接試用,期滿合格的予以聘用。
南京市人社局局長劉蒞介紹,發展聘任制公務員是國家倡導的方向,有的城市在個別行業、具體崗位探索聘任制,如我省嘗試推出過政府雇員制,但在人才引進上使用聘任制公務員,南京是首“吃螃蟹”。他認為,能考上清華、北大,再順利畢業,本身就經過嚴格檢驗,加上還有工作崗位的實際檢驗,這樣的人才,城市大可放心使用。
第四個發展直通車惠及面更大,對在南京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工作的北大、清華學子,均將納入上一層級后備干部隊伍管理并給予優先培養使用。此外,在職稱評定中,兩校學子也將享有一定優待。
南京對兩校從事科研和創業就業的大學生,拿出五大“禮包”,除個別普惠規定外,大多是按現有政策上限標準給出的優待。對北大、清華學子的優秀創業項目,將給予最高50萬元的一次性資助,并提供60平方米的免費場地或場租補貼、30萬元的免擔保創業貸款;創辦科技型企業,自獲利年度起三年內,對南京經濟發展的貢獻全部獎給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還將享受額外獎勵,對年薪50萬元以上的高管和核心技術人員,給予相當數額的補貼。
選擇南京的畢業生激增
北大和清華近年就業報告顯示,大學生留京比例逐年下降,北京戶口很難獲得是不可忽略的現實原因。與此同時,其他城市和省份前來北大、清華招聘的力度和頻率逐年加大。去年兩所學校在政府和國企就業的比例分別達47%和42%,兩校畢業生還有相當比例選擇高校和科研院所。南京此次創造性地開辟兩校畢業生發展直通車,明確體制內就業優先培養,可以說抓住畢業生的現實需求。
南京市人社局提供的數據表明,去年清華大學畢業生在南京就業的人數是98人,北京大學是62人,共達到160人(不包括省直機構等部門),總數大幅增加,而前幾年,兩校在南京的就業創業人數一直保持在百名上下。
吸引北京大學生,南京優勢漸顯。據北京大學的就業報告,去年選擇南京就業的畢業生達64名,全國城市排名第五,比排在第四位的上海只少3人。上海優待北大、清華學子落戶,也屬事出有因。
推介會上,清華大學自動化專業研究生牛家禾告訴記者,江浙一帶經濟發達,氣候宜人,他選擇在長三角就業,遇上合適的企業,很可能去南京。
圖靈獎獲得者、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和杰邁視讀科技公司董事長穆科明這兩位清華校友現場講述親身經歷,讓更多學子了解南京的創新氛圍和生活環境。今年24歲的劉一鋒是清華大學微電子專業在讀博士生,他兩年前創辦南京中清華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獲得政府50萬元創業資助,今年公司業務能達400萬元。
在推介會現場,多位學生告訴記者,一線城市機會多,今后想跳槽,選擇多。南京推介會也吸引兩校之外的學生,中國礦業大學研究生李琴和男友到過南京多次,兩人很希望能在南京找到工作。
今年1-9月,南京新增就業參保大學生28.3萬人,同比增幅達66%,今年有望新增就業大學生30萬人,創歷史新高。
人才走向帶給城市啟示
當天推介會現場,在記者采訪的兩校學子中,他們對南京最大的顧慮就是知名企業不多,企業的吸引力還要增強。
清華大學國家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歐陽亮老師表示,南京各級政府、各個平臺對科技創新充滿熱情,部分企業還沒能跟上。研究中心在南京創辦了新型研發機構——南京智能制造研究院,研究院和企業接洽轉化某些自動化成果,即便由政府出資,企業也因要耽誤時間、對結果不確定而不愿配合。
2017年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北大和清華兩校畢業生就業人數較多的行業主要包括信息傳輸和技術服務、軟件、金融業、教育業、公共管理等。去年到華為就業的清華、北大畢業生達204人,比大多數省份還多。騰訊、網易等互聯網公司也是簽約清華畢業生前五位的單位。而中國電信、中信集團等國有企業的簽約人數在下降。具備強大號召力的大企業,是城市引才極其重要的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我省吸引北大畢業生的總量是90名,低于廣東的535名,浙江的111名,也低于四川的99名。
幾位清華、北大學子告訴記者,在他們的印象中,南京國有大企業多,城市氣質更傾向于四平八穩。這次南京前來辦創新名城推介會,當場宣布定制政策,同層級城市還沒能做到,這讓他們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熱情和誠意,對南京有了新的認識。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