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為求職難犯愁,用人單位卻在為招工難抱怨。在昨天市歐美同學會等組織的“留學人員職業發展公益論壇”上,人力資源資深專家呼吁:留學生需要盡快調整心態,莫讓“海歸”背景成為求職路上的“包袱”。
據統計,去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39.96萬人,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27.29萬人,與2011年統計數據相比,留學回國人數增加8.67萬人。據測算,今年,留學回國人數將繼續攀升。“海歸”數量迅速增長,國內就業壓力也隨之增加。另一方面,隨著國內教育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語言、觀念等海歸的傳統優勢正在消失。”遠景能源副總裁羅劍威說,少數留學生連語言都不過關。索爾維公司全球人力資源總監藍紅波也有類似感受。她說,不少海歸感覺自己學歷、身份有優勢,應聘時卻被企業拒絕,因為企業覺得他們“不好管理”。他們建議,“海歸”要認清自己的優勢,“不是留學生身份,而是工作能力”。
人力資源專家建議,即將進入國內職場的“海歸”要放低心態。“留學生從社會、家長那里感受到壓力,因為花了家里不少錢,不管是考慮回報還是面子問題,總希望找一份性價比高的工作。”史賓沙公司董事丁海英說,企業卻不是這種想法,企業講投入產出,花多少錢雇一個人要看他能產出多少。所以很多職位不管是本科畢業生、還是碩士畢業生,不管是“海歸”還是本土畢業生來做,起薪都是一樣的。“也有些外企會根據不同學校畢業,給出不同薪資等級,這就是"市場價",但同時企業對這些高薪員工的期望值也會不一樣。”羅劍威說。人力資源專家認為,“起薪并不重要,只要做出成績讓企業想留你,薪資自然會成倍上漲。”在他們看來,更重要的是,留學生選擇職業是否符合自己的興趣、是否具有足夠的成長性,并要“耐得住寂寞”。
當天,奧美廣告、通用汽車、花旗銀行、州逸酒店和度假村管理公司等3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及相關機構還提供了管理、行政、營銷、技術、科研等數百個崗位,與留學人員進行對接。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