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人才論點 > 上海大學教授顧駿:職業教育“急轉彎”讓人難樂觀

關注微信

上海大學教授顧駿:職業教育“急轉彎”讓人難樂觀

時間:2014-05-15來1源:中國科學報 作者:顧駿
  近日,教育部表示,在全國現有的1200所普通高等院校中,將有600多所轉向職業教育。今后,中國將以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突破口,對教育結構實施戰略性調整,而這一調整集中在高中和高等教育階段。本次高校改革調整的重點是:1999年大學擴招后“專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將率先轉作職業教育。

  教育部的這一“革命性改革”的直接起因是當下中國人才市場的突出矛盾:一方面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另一方面企業所需要的技術人才供給嚴重不足。我國去年畢業大學生699萬,但就業率只達到了77.4%,而市場對第一線的技術人才的需求只能滿足一半。

  從個人到家庭到政府,全社會都為教育付出了巨大成本,但高等教育產出的性價比不高,難令各方滿意,新一輪“讀書無用論”漸成勢頭,在客觀上已提出高等教育價值何在的質問。更不用說,在中國經濟亟待轉型升級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產出的嚴重錯配已被認為“拖了中國未來發展的后腿”。在現實的倒逼下,中國高等教育不能不選擇一次“急轉彎”。

  不過,即便這一步意義重大,其能否徹底扭轉高等教育的被動局面,仍令許多人深感擔憂。畢竟,今日普通高校轉型職業教育相比當年“專升本大躍進”更為艱難。且不說在職業教育仍被輕視的當下,相關方是否有同樣的積極性,僅就技術而論:一則現在大力發展“硬約束”的職業教育遠比當年開發“軟約束”的文科專業艱難,教材在哪里?實習的設備和場合如何備齊?大批既有理論準備又有操作能力的師資從何而來?二則方向模糊的文科畢業生同精準對口崗位的技能型人才,在培養難度和市場定位上也不可同日而語。

  如此說來,形同第二次“高等教育大躍進”的職業教育大發展,真能一炮打響?

  近代中國自科舉制廢除以來,教育改革的主張和勢頭從未中止,但至今未能取得令國家和國民滿意的效果,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過于急功近利,習慣于以眼下解困代替長遠籌劃,最后淪為“帶泥吃蘿卜——洗一段,吃一段”,隨錯隨改,隨改隨錯,屢改屢錯,屢錯屢改,陷入怪圈而不能自拔。若不是當年好大喜功盲目升級,何至于這批高校一夜間同時轉為“職業教育”?如今誰能預判,600所“職業學校”培養的“技能型人才”走向市場之日可以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而不會比今日大學生更漫無方向?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