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人才論點 >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打造“旗艦”聚英才

關注微信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打造“旗艦”聚英才

時間:2014-05-28來1源:中國科學報 作者:馮麗妃
  20年前,一張藍圖筆走龍蛇,揮毫潑就一棵梧桐,長風萬里,盼鳳來儀;20年后,藍圖上星光熠熠,氣象萬千,梧桐樹枝葉葳蕤,萬鳳來儀。這張圖繪就的正是20年來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的發展歷程。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科研隊伍面臨人才青黃不接、后繼乏人的問題,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為此應運而生。而20年后的今天,“杰青”已成為我國科技人才項目中的一艘“旗艦”,凝聚了大批青年科技精英,鑄就了一支科研精銳之師,推動著中國科學與社會的前進、發展。

  而作為物理學研究的“國家隊”,從1994年至今,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物理所)已有51人獲得杰青支持。而今,他們中大多數人依然奔走在全球科學前沿陣地,也有人身居科研管理要職,或擔任國家重要科研項目負責人,為實現強國夢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是榮譽,更是激勵

  5月21日,當記者走進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王楠林的辦公室時,他正埋頭于桌上一大堆資料中。

  王楠林是物理所極端條件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1998 年,在中科院“百人計劃”的支持下,他開始到物理所扎根,開啟自己在國內的事業。由于工作出色,隨后他在2000年獲得國家杰青項目支持。

  “杰青是一項榮譽,能夠獲得它的支持,我非常幸運。”王楠林告訴記者。如果時光倒流至14年前,彼時我國一項科研項目的經費才10萬元左右,而杰青基金的資助對于青年科研人員來說絕對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我入選的那一年,杰青基金剛剛從原來的60萬元轉到80萬元,那時所里的很多老先生都說從來沒有拿到過那么多錢。”王楠林笑言。

  事實上,杰青不僅是榮譽與鼓勵,更是鞭策與激勵。彼時,王楠林心中就有一個念頭:“一定要做出一些有影響力的工作,對得起這項榮譽。”為此,他一心一意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耕耘著,從事著強關聯電子體系及其相關領域的研究。

  或許,提起強關聯電子體系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有些陌生,但提起鐵基超導很多人都會豎起大拇指。今年年初,隨著201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出爐,“鐵基超導”一詞迅速走進大眾視野。而王楠林就是其中的獲獎者之一。

  因為在鐵基超導創新方面的突出成就,他與中科院院士、物理所研究員趙忠賢,物理所研究員聞;、方忠,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陳仙輝教授等人歷經十數載磨劍,共同分攬了這項大獎,一舉打破我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連續三年空缺的歷史。

  “單從學科角度而言,杰青已經為我國物理學基礎前沿研究的發展凝聚了一批優秀人才,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王楠林說。事實上,這句話一點兒都不夸張。在上述獲獎的五人中,除了趙忠賢院士之外,包括王楠林在內的四人都曾獲得杰青支持。

  “是品牌,更是旗艦”

  “現在,杰青不僅是國內科研人才項目中的一個品牌,更是一項旗艦計劃。”物理所副所長文亞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作為發掘和培養高素質優秀人才的搖籃,杰青項目為物理所人才培育和學科發展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從首屆杰青選拔至今,物理所幾乎每年都有研究人員獲得杰青基金的資助。據了解,從1994年到2013年底,該所已有51人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形成了當今中國物理學界攻堅克難的一支生力軍。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物理所的杰青隊伍中先后有7人當選中科院院士、5人獲得了華人物理學會亞洲成就獎、3人獲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物理獎、2人獲得德國洪堡研究獎、6人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等多項國內外重要獎勵。

  同時,這個杰青群體對物理所相關學科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而且,他們中的很多人還成為科學團隊的靈魂人物以及相關學科的領軍人才。比如他們中有16位擔任過物理所的實驗室主任、9位擔任過物理所所領導。“現在,所里的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6個中科院重點實驗室,基本上領頭人都是杰青。”文亞說。

  此外,很多從物理所走出去的科學家和領軍人才也都出自杰青群體。據不完全統計,有17位杰青先后到國內的高校等機構擔任校長、院長、系主任及學科帶頭人。如北大校長王恩哥、上海交大校長張杰、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等。

  “對于基礎科學研究來說,杰青不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人才選拔平臺,而且為人才發展提供了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物理所的絕大多數杰青后來都繼續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重點、重大基金項目的持續支持,在更大的舞臺上服務學科發展。”文亞說。

  繼往開來,再譜新篇

  而今,經過20年的發展,杰青已練就成為當今中國科研人才項目中的一塊金字招牌。對很多人來說,能夠獲得杰青的支持更多的是一種榮譽,代表著同行對自己研究工作的認可,而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科研經費支持。

  而這與杰青基金的嚴格評審、考核都分不開。作為一項全國范圍內的推動國家科技事業發展的人才項目,杰青每次評審都要經過同行評審、報告、答辯等篩選過程,“過五關、斬六將”才能入選。

  “20年來,杰青始終堅持支持高水平的青年人才,在這一點上從未放過水。”文亞說。他表示,杰青的選拔機制非常全面,除了看PRL文章等科研評議之外,還十分注重同行評議即人的評價,而這絕非是一兩篇文章所能夠體現出來的。王楠林則表示:“杰青十分注重項目的公平、公正與公開性,所以可以看到這些年來入選的人都沒有什么疑義。”

  不過,杰青未來的發展同樣是科學家們所關切的一件事兒。“相比于10年前,現在我國有更多更加優秀的年輕科研人員,但是由于支持人數的限制,杰青評選時競爭越來越激烈,導致同樣優秀的科研人員最后非常遺憾地與這項榮譽失之交臂,所以,未來杰青是否可以增加支持的名額?”這是王楠林的建議。

  “如今,杰青的科研經費已從上世紀90年代的40萬元上升到200萬元,但是支持程度反而不如以前高。如果一個科研人員想要在一個方向堅持做下去,這樣的支持力度還是有些不夠,所以未來杰青支持力度或許可以適度增加。”文亞說。

  此外,科研人員還建議,未來應以杰青為突破口,在科研經費中適當增加人員經費,帶動當前我國科研項目經費中人員經費整體過低的現狀的改變。

  且學且前行。而今,經過20年的發展,國家杰青基金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跑線上,它將繼往開來,再啟新篇,繼續為國家科學發展和社會進步孕育更多的科技英才。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