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科技隊伍規模是世界上最大的,但創新型科技人才結構性不足的矛盾突出
伴隨著人才強國戰略的提出和深入實施,我國人才事業快速發展,目前,我國人才資源總量達到了1.2億人,每萬勞動力中研發人員達到33.6人/年,人才貢獻率為26.6%。以創新型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為重點,人才選拔培養力度不斷加大,全國兩院院士近1500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200多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6.7萬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100多人,留學人員回國總數達到81.84萬人,博士后研究人員近10萬,高層次人才群體基本形成,初步建立了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雖然目前我國科技隊伍規模是世界上最大的,但是,創新型科技人才結構性不足的矛盾突出,世界級科技大師缺乏,領軍人才、尖子人才不足,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同生產和創新實踐脫節。
為發揮我國科技隊伍上的優勢與不足,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國要在科技創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須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科技創新最優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等機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工程師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注重培養一線創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注意遵循人才成長規律,改革人才培養機制
以人力資本投入為導向,實行人力資本優先積累戰略,是發達國家人力資源開發的首要任務。雖然美國人力資源總量只占世界的5.1%,但其教育投資占國民生產總值7.4%,研究和開發總投資約占國民生產總值3%,人力資源整體素質高,使得美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始終居世界前列。我國在人才培養中要注意的正規教育與“干中學”相結合,在繼續加大教育投入的過程中,高等教育要大力推進產學研聯合培養;要借鑒德國經驗,構建企業全員教育體系,為企業培養高技能人才;要完善創業—創新互動機制,鼓勵科技人員創業,支持創新型人才向企業集聚。
更好開發利用國內國際兩種人才資源,完善引進海外優秀人才機制
當今和未來的國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據統計,全球60多億人口當中,有2億人到其他國家尋求發展。從整體上看,是從不發達國家流向發達國家,從東方流向西方。資料顯示,雖然我國引進國外人才逐年增長,但仍然是流出多。我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人才流出國,且流失的頂尖人才數量居世界首位。而在全球人才流動中,美國成為最大受益國。李光耀曾經說過,中國從13多億人中選人才,而美國是從全球70億人中選人才。因此,中國不光要吸引華人人才回流,還要把目光放到全世界,延攬國際性人才。為此,要建立和完善海外高層次人才信息庫,建立中國特色的國際人才市場,在市場機制、市場管理和市場架構等方面借鑒國際通行做法,盡快出臺國際通行的投資、技術移民政策,按照一流人才、一流待遇的要求,按國際價格吸引和使用國際人才;要鼓勵國內企業在海外設立研究中心,在國外就地取才;要按照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發揮作用的方針,完善引進政策,使廣大留學人員回到祖國有用武之地,留在國外有報國之門,讓他們把個人夢與中國夢融合起來。
以用好用活人才為核心,改革用人機制
推動政府人才管理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服務轉變。按照有利于發揮科技人員積極性和提升創新價值的要求,改進科研管理和組織方式,鼓勵人才的自由流動和組合。改變人才分布結構,鼓勵創新型人才向企業集聚。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在全社會積極營造鼓勵大膽創新、勇于創新、包容創新的良好氛圍。創新人才激勵機制,鼓勵科研人員以自主知識產權、科研成果為資本,參與企業投資和收益分配。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