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創業孵化基地,物聯網專業的學生安立學在維修手機,他與同學一起創辦了安泰科技有限公司。 新華社發
漫畫:誰羈絆了創業的腳步 資料圖片
“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知名投資人雷軍用這句話形容互聯網大潮對從業者的推動力量。如今的高校里,創業無疑是最大的風口。
據《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2015)顯示,2014屆大學生自主創業比例為2.9%,比2013屆、2012屆分別提高0.6%、0.9%,創業比例呈持續增長態勢。然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團委對今年“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本校項目的后續跟蹤顯示,多數創業大學生在遭遇挫折后便放棄了創業夢想,只有不到5%的參賽項目半年后還在堅持。兩組數據的反差引人深思。那么,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是什么?風口中的大學生創業者,又有哪些困惑與期待呢?
“選擇創業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賈澤浩現在是浩恒征途科技有限公司的副總裁。這家研發工業級無人機的創業公司今年五月獲得了創新工場的400萬天使投資。談到創業的初衷,賈澤浩說:“團隊的幾個伙伴家在吉林、內蒙古的農村,當地農民給農田噴藥費力費時還有中毒的危險。當時就想著用自己的知識做一款適用于大田的噴藥無人機,幫助鄉親。”可創業的過程非常艱辛,合伙人曲偉男告訴記者:“別看成本一兩千的消費級無人機飛得也挺好,但軸距一米多、載重幾十斤的工業級無人機比消費級無人機研發難度高出一大截。2012年開始做,早先的工作常態是‘996’,早九點上班,晚九點下班,一周干六天,現在都是朝九晚十二,一周要干七天。”
勤奮只是第一步,對多數初創團隊來說,更大的挑戰是資金。賈澤浩曾做過大學生旅游和高中大學銜接培訓班兩個創業項目,為了研發無人機,他將前兩個項目所積攢的“第一桶金”全部拿出,再加上家長們的贊助,前期投入了幾十萬。“今年四月,創新工場的天使投資談到第七輪,工程樣機快出了,但資金快沒了,當時最焦慮,因為許多創業都是在快出成果時資金鏈斷掉失敗的。所幸創新工場看好北航學生做無人機的技術優勢,這個項目沒有黃掉。”那些艱難時刻,賈澤浩記憶猶新。
賈澤浩說:“創業是一件很苦的事情,選擇創業就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我們就是覺得應該創造價值幫到更多的人,這比單純賺錢要有意義得多。”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