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由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編輯出版的《中國海歸發展報告(2013)》國際人才藍皮書在北京發布。藍皮書指出,2012年,中國留學人員回國數量達到27.29萬人,同比增長46.56%,出現“史上最大海歸潮”。未來5年內,中國將迎來回國人數比出國人數多的歷史拐點。
中國經濟穩定是海歸潮出現主因
藍皮書介紹,從留學人才回流的情況來看,近10年,中國的留學人員回流比例不斷提升,2012年達到41.3%,在不久的將來,回流率將超過50%。
藍皮書分析,進入21世紀后,中國出現的留學熱潮是當今海歸潮的直接原因,而中國經濟穩定是回流主因,91.8%的中國海歸稱,中國有更好的經濟發展機遇,這是他們回國的最重要原因。
近年來,中國出臺了一系列引進國際人才的政策及戰略,為人才回流提供了各種便利,成功地吸引了許多高端人才。
但藍皮書指出,雖然如此,高層次留學人員回國比例還比較低。有關數據顯示,回國人員約一半為國外1年期碩士學位項目畢業生,獲得博士學位又有相應研究或其他工作經歷的高層次留學人才的回流率仍然處在較低水平。
“海待”現象不明顯,海歸青睞金融行業
據藍皮書研究顯示,目前,86%的海歸能在6個月內找到工作,海歸就業難問題并不突出。不過,多數海歸回國就業的薪資水平比預期低,77.5%的海歸薪資水平比預想低,其中,38.5%的海歸薪資比預想低很多。
藍皮書指出,海歸回國就業地區覆蓋了15個省市,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等發達省市。其中,有41.6%的海歸在北京就業。
金融及相關服務業是海歸就業最多的行業,有48.5%的海歸進入金融及相關服務業工作。按人數比例從高到低,其他吸納海歸就業較多的行業有:教育、科研占9.1%,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占8.7%,文化創意產業占7.4%,生物工程或醫藥占7.4%,新能源、新材料占7.0%,政府和公共事業占6.9%。
“海鷗”比例增多,政策需兼顧各層次留學人員
藍皮書稱,雖然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比例還比較低,但是,高層次人才在國內外環流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據藍皮書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人社部提出了針對海外學子的“海外赤子為國服務行動計劃”,促使“海鷗”群體壯大。
“海鷗”群體多為在國外獲得綠卡或國籍的高層次人才。他們頻繁往來于國內和海外,從事商務貿易及各種不同項目,他們選擇如回國經商、向國內轉移技術或進行投資等各種適合自己的方式為國服務。藍皮書認為,目前,留學人員相關政策主要關注高層次人才,隨著回國留學人員的層次、類別多元化,應該制定一批針對性強的新政策,尤其是制定面向全體留學人員的普惠政策,包括子女入學、社保、就醫、出入境等,加強市場經濟手段的建設,給予不同層次的海歸以同樣的國民待遇,實現人才的合理流動。
例如,更多地關注小海歸的就業問題,把他們納入國家“大學生就業計劃”,關注他們的基本利益需求,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關注大量的“海鷗”人才,加大綠卡發放和人才簽證的力度,激勵他們為國服務。(記者 萬玉鳳)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