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引才活動 > 高校國際化水平排行榜:榜單背后的國際化思考

關注微信

高校國際化水平排行榜:榜單背后的國際化思考

時間:2013-11-28來1源:博士人才網 作者:91boshi
中國高等教育的百年發(fā)展史,也等同于一段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百年征程。
 
近日,西南交通大學公布了國內首個高校國際化水平排行榜。榜單上羅列的串串數字,也許能夠引發(fā)我們一番思考。
 
對于中國的高等教育而言,“國際化”是一個不能再熟悉的詞匯。
 
事實上,在上一個世紀之交,中國最早的幾所現代高校主要便是由一批留學歐美的教育人士所創(chuàng)立的。從這個角度說,中國高等教育的百年發(fā)展史,也等同于一段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百年征程。然而百余年時間已逝,在這段征程上前行的高校中,究竟誰的步子邁得最大,前行得最遠呢?
 
我們已經度過“發(fā)動階段”
 
近日,西南交通大學公布了國內首個高校國際化水平排行榜。據了解,此次榜單由西南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花費近3年時間研究完成。課題組選取了目前教育部直屬的75所高校,相關數據均采自教育部和各直屬高校的公開信息。
 
“此次排行榜共設有10 個一級指標、33個二級指標,指標體系強調了大學國際化主要內容,即教育理念國際化、課程與教學國際化、科學研究國際化、師資和學生國際化、大學管理國際化的同時,還注重國際文化交流與傳播、校園國際化建設、國際顯示度等體現高校國際化要旨和水平的重要要素,這是該排行榜指標體系的特色。”在發(fā)布會現場,該項目負責人、西南交通大學高教研究所所長閆月勤如是說。
 
在具體的排名方面,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不出意料地排名前兩位,復旦大學與浙江大學分列三、四名。中央戲劇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中國藥科大學則位于榜單的最后。
 
“由于是首次進行排行榜的研究,我們的指標體系肯定會存在需要完善之處,但我們依然能以此大體評判出國內高校國際化的程度和水平。”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閆月勤表示,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發(fā)展和國內外交流的日益頻繁,國內高校的國際化水平整體上呈現快速增長趨勢。
 
近些年,中山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陳昌貴也一直在關注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問題。在他看來,目前國內高校的國際化工作已經度過了“發(fā)動階段”,開始進入平穩(wěn)發(fā)展時期。
 
“對于國際化而言,我們也歷經了一個觀念轉變的過程。”陳昌貴說,曾經的一段時期,國內對于國際化是存有一定的顧慮的,強烈的意識形態(tài)特質也阻礙了中外高校在高教領域的合作。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各界對于國際化的認識趨于一致。“到今天,國際化已經被提到了極其重要的地位,一些地方院校,甚至高職院校都已經喊出了國際化的口號。對于國內高等教育而言,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不均衡”頑疾猶在
 
在肯定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直面一些“老問題”。
 
比如,縱觀此次公布的排行榜,排名靠前者幾乎全部是東部重點大學,中西部高校整體排名不佳。在排名前20的高校中,只有位列第20名的西安交通大學是一所西部高校,加上位于中部的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總數量也不過3所,且還全部未能進入前15名。
 
“應該說,目前國內高校整體的國際化發(fā)展還很不平衡,區(qū)位條件和行業(yè)屬性對高校的影響很大。”閆月勤說。
 
對此,曾有學者向記者表示,制約西部高校國際化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錢,二是人。
 
“進行國際化交流需要大量的資金,而目前中西部高校在這方面顯然無法和東部地區(qū)的高校相提并論;至于‘人’的方面,高校的國際化既需要領導層具有開闊的視野,也需要外部廣闊的人脈。在這兩方面,西部高校都具有明顯的缺陷。”該學者表示。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現象是比較可喜的,比如某些高校國際化特色已經開始顯現。
 
在發(fā)布總榜單的同時,該課題組還同時發(fā)布了包括來華留學生數量、中外合作辦學情況等在內的6個分榜單。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來華留學生數量榜單,因為在這一榜單中,排名第一的并不是傳統(tǒng)的清華、北大,而變成了北京語言大學。幾乎在每個榜單都名列末位的中央美術學院和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名次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此外,工程教育特色鮮明的高校也都有著不俗的表現。從排行榜可以看到,排名在前20位的以工科為強勢學科的高校有7所,占1/3;在前40位高校中,工科為強勢學科高校、高水平行業(yè)特色型高校有17所,幾近1/2。在分榜單,來華留學生排行榜中,工科為強勢學科高校、高水平行業(yè)特色型高校在前40位中占18所;中外合作辦學排行榜中在前40位的有22所,排名在前5位的高校占4所;科研合作與交流排行榜中排名前40位的高校有24所;國際顯示度排行榜前40位高校占22所。
 
“這是值得欣喜的現象,說明我國高校的國際化發(fā)展已經呈現特色發(fā)展趨勢,我國高等工程教育質量和優(yōu)秀民族文化得到世界承認。”閆月勤說,北京語言大學、北京中醫(yī)藥大學代表的是特色鮮明的民族文化。這些學校名次的提升,表明民族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在世界范圍內是具有強大影響力的,我們需要進一步加以挖掘;而工程教育得益于國家層面的大力扶植,目前在國際范圍內取得了不錯的聲譽。甚至可以說,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工程教育的一個中心。
 
行動與意識是兩碼事
 
幾年前,陳昌貴曾與同事一起,對廣東省14所高校進行過一個類似的國際化水平調查。在調查中,他們發(fā)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我們發(fā)現,一所學校的國際化水平高低,與以院長為代表的學校中層領導有著密切的聯系。”陳昌貴說,如果某學院的院長是海外歸國或具有國際交流經歷的人員,他一方面會有很強的對外交流意識,同時也有條件開展一些活動,進而帶動學院,乃至學校整體的國際化水平。“總之,這是一個意識問題。”
 
提到意識問題的不止陳昌貴。采訪中,閆月勤也對此有所提及。只不過,她將這一問題的重點對準了校級領導。
 
“在目前的國情下,要真正實現國際化,領導層面和頂層設計的考量必不可少。只有得到了領導層面的支持,再加上底層的積極配合和認真執(zhí)行,國際化才可能得到發(fā)展。”閆月勤說。
 
事實上,在此次編訂排行榜的過程中,閆月勤就曾設想過對高校校長進行采訪,以考察其有無國際化意識,有無專門的國際化發(fā)展規(guī)劃,以及這些能否在人才培養(yǎng)定位中得以體現。“從理論上說,很多校長對此都應該是有所考慮的,但是落實到行動上,還要看具體舉措。畢竟行動和意識還是兩碼事。”
 
對此,陳昌貴深表贊同。
 
“舉個簡單的例子,”陳昌貴說,“一所重視國際化工作的大學,會設立健全的外事處或國際交流處。然而有些學校則只是簡單地將外事工作放到校辦,由某個副主任主抓,這顯然難以做到對整體外事工作的統(tǒng)籌。”
 
幾年前,陳昌貴還曾針對數十所研究型大學進行過調查。他發(fā)現參與調查的9所進入上海交通大學2006年世界大學學術排行榜前500名的大學中,平均有49名校級專職外事人員,所有院系均設專職外事人員;而未進入前500名的大學中,平均只有29名校級專職外事人員,66%的院系設有專職外事人員。
 
“如果一所學校的領導重視國際化并將其落到實處,可以組成由校領導掛帥的國際化領導小組,并以此調動全校的力量;反之,即使領導說得再好,沒有行動也只能算是空談。這不但是意識問題,也是行動問題。”陳昌貴說。
 
評價國際化:不斷深入的過程
 
雖然成為了國內首個高校國際化水平排行榜的完成人,但無論是西南交大高教所,還是極力促成此事的西南交大校方,對這一榜單的意義和價值都有著清醒的認識。
 
在榜單發(fā)布會現場,西南交大黨委副書記何云庵坦言,這一排行榜不是為了排行而排行,編制榜單的初衷也是為了今后能建立一套更科學的高校國際化評價指標體系。“我們的研究成果如果能對兄弟高校的國際化研究有所裨益,那就足令我們感到欣慰了。”
 
事實上,目前在高等教育領域,針對各種排行榜的爭論并不在少數。其中,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某些關乎高等教育核心的內容,是否能夠通過簡單數字加以體現。在采訪中,閆月勤坦言,高校國際化水平排行榜也存在這一問題。
 
“比如對國際會議的考評、舉辦次數,或者國際會議在所有會議中的比重,是否就可以成為評價高校對外交流水平的科學依據,這的確值得探討。”但閆月勤同時表示,任何榜單都只能起到參考作用。“高校不能被榜單牽著鼻子走,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至少說明該學校的辦學思想是不明確的。”
 
對此,陳昌貴表示,對高校國際化的評價或排行,其實是一個不斷深入的過程。我們目前還處在通過一些量化的指標衡量高校國際化水平的階段,這些指標容易比較,但浮于表面。“高校的國際化更應該是教育理念和課程內容、結構的國際化,相應的考評也應該以此為基礎,但至于如何才能在指標范疇內加以明確,還需要我們更加深入地探索。”陳昌貴說。
 
教育部直屬高校國際化水平排行榜
 
(前20位排名)
 
排名 學 校 得分 排名 學 校 得分
 
01 清華大學 72.22 11 中山大學 32.59
 
02 北京大學 58.73 12 吉林大學 32.33
 
03 復旦大學 51.89 13 華東師范大學 31.79
 
04 浙江大學 49.97 14 南開大學 31.62
 
05 上海交通大學 46.88 15 對外經貿大學 29.84
 
06 同濟大學 40.76 16 山東大學 29.62
 
07 南京大學 39.82 17 武漢大學 29.05
 
08 廈門大學 36.27 18 華中科技大學 28.31
 
09 北京師范大學 36.01 19 東南大學 26.93
 
10 中國人民大學 34.23 20 西安交通大學 25.54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