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煙臺12月12日訊(記者 李楠楠) 高校職稱評定標準主要限于教師的科研成果,這使得很多在教學一線的優秀老師,到退休還是講師。如何使更多的教師潛心授課又能評上職稱?山東工商學院率先在駐煙高校中專門設立“教學型教授、副教授”崗位,讓教學成績優異的教師有了晉升職稱的新通道。
“很多高校都有這樣的老師,特別是基礎學科教學任務重的一線老師。”山東工商學院人事處處長張啟全說,對論文、科研成果等有形評價指標的過分強調,會埋沒眾多教學成績出眾的好教師。為了更好地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水平,學校近日出臺了《教學型教授、副教授聘任辦法》,在職稱評定中單列指標,評聘符合條件的“教學型教授”和“教學型副教授”。
八年前,上海交大一位叫宴才宏的講師病故,這位被學生們譽為“魔電”、課堂幾乎場場爆滿的優秀教師,至死也沒評上副教授,主要原因是他沒有論文。
根據新辦法,申報教學型教授、副教授的教師都要長期從事一線教學,保證授課課時,更重要的是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比如“指導學生獲省部級優秀學士學位論文”就可以算作申報評聘“教學型副教授”的業務條件之一。
“文件中對論文發表要求寬松了很多,對教學成績要求很細致。”學校編輯出版專業教師向敏說,“有的老師善于搞科研,而有的老師擅長教學,以前職稱考核基本看科研,很多教學型的老師很吃虧,這次調整,給了教學型老師一個很好的機會。”
一位老師告訴記者,這種新推出的職稱評定標準相當于“兩條腿走路”,在一線教書的老師,把書教好也能評上職稱,讓他們在教學路上有目標有希望,有利于發揮老師自身的優勢,因勢利導。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