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松華,男,1977年出生。鄭州銘生祥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河南歸真堂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企業檔案<<<
銘生祥集團組建于2014年初,旗下有銘生祥大藥房,銘生祥食品,銘生祥全息健康管理,銘生祥商貿,銘生祥實業五家公司,藥食同源,專注健康。
□經濟視點報記者 孫雅瓊
“活著干,死了算。”
采訪臨近結束的時候,記者隨口問起楊松華對今后退休生活有什么打算。他凝神沉思近幾分鐘,鄭重地拋出來這樣一句話。
這與他接受采訪時對工作侃侃而談的形象大相徑庭,但也在情理之中。
“我的愛好就是工作。”他曾這樣對記者表示。
短短幾句簡單、甚至略顯粗糙的話語,卻是楊松華對自己工作的認真詮釋。
人都說“詩以言志”,但話語同樣能彰顯一個人的性格。正如這句樸拙爽直的話一樣,面前的楊松華講話干脆利落,豪邁大氣。
在近五個小時的談話中,“重然諾”成為他反復強調的重點。在他看來,要做事先做人。重信守諾,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質。
雖豪爽義氣,但不同于那些崛起于草莽之中、行事僅憑經驗判斷的企業家群體,博士學歷的楊松華身上有著多年學術研究浸淫出來的理性與克制,再加上專業領域的優勢,讓這個雙料博士在商海中如魚得水,左右逢源。
在外人看來,楊松華盡可值得艷羨。論學術地位,醫學博士學位本已罕見;談經商成果,如今集團化運作、五大模塊全面發展的良好局勢更讓人咂舌。做好任何一方面已屬不易,更遑論花開兩朵、齊頭并進,這讓楊松華在他的朋友圈中堪稱“傳奇”。
或許只有楊松華自己知道,“傳奇”背后是怎樣的堅韌與磨礪。
“雙料博士”的煉成
在楊松華用來待客的茶社里,古色古香之余,隨處可見磚頭厚度的醫學論著,給本來安閑的環境平添了幾絲嚴肅。茶藝師告訴我們,只要有空,楊松華就會坐下來翻看書籍,很少有“放空”的時候。
談及讀書這個話題,楊松華本人的回應更夸張,他幾步走到放包的桌邊,打開包,從中掏出一本書遞到記者面前,“我的包中一定會放著兩樣東西,一樣是產品資料,一樣是書籍。只要有空,我就會看”。
窺一斑而見全豹,觀滴水可知滄海。楊松華用行動徹底打消了別人對他所謂“運氣”的揣測,讓人心甘情愿將他奉為“傳奇”。
1977年出生于濮陽農村的楊松華,家庭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說貧窮。
1988年,楊松華考上初中,和眾多家境貧困的學子一樣,他腦子里只有一個想法:考上師范,“吃國糧”。
1991年,第一次初中畢業,楊松華落榜。來年再戰,繼續落榜。第三年,好不容易進入錄取名額,又因為別人加分,他還是與夢想擦肩而過。第四年,楊松華背水一戰,年終成績全校第一,正當他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番的時候,傳來一個噩耗:復讀生禁止參加考試。
楊松華傻眼了,這讓他欲哭無淚。
1994年4月3號,楊松華收拾包袱,含淚離開校園。
斷了“吃國糧”的念頭,楊松華只能靠打工養活自己,他來到當地一家賓館打工,開始了做服務員的經歷。
農村出來的孩子,大多干活比較賣力。看中了楊松華的吃苦耐勞和機靈勁兒,當時的經理把楊松華調到總臺,讓他歷練。將近一年的迎來送往,楊松華鍛煉出了許多人情世故,也增長了不少見識。后來,楊松華從賓館辭職,學了3個月的駕駛,又到了當地一家建筑企業開車,做些雜事。
大多數故事到了這里,都要開始定格。而如果當時的楊松華安于現狀,也就沒有了之后的“傳奇”。
楊松華在給人打工的日子里,不止一次的迷茫,他感覺這種現狀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對于今后的道路該怎么走、怎么做,他也不清楚。值得慶幸的一點是,他始終相信,一個人沒知識沒技能就活得沒有尊嚴。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他決定重拾夢想,報了河南醫科大學的成人教育。
這個決定,讓楊松華原本晦暗的世界透出一絲亮光。
到了成人教育班里,楊松華很快扭轉了對學習的認知,重新樹立起“學習”的愿望。雖然底子十分薄弱,但憑著不服輸的韌勁兒,楊松華給自己定下了“日事日畢”的標準,逼著自己不斷學習,成為班里最早拿下自學考試畢業證書、也是成績最好的學生。
看到希望,楊松華告訴當時的一幫哥們,自己要考上研究生。當時所有人都不以為然,甚至有人覺得楊松華腦子有問題。一位現在仍較好的鐵哥們兒偷偷找到了楊松華:“像咱們這種階層的人,考什么碩士研究生呢。你別說大話了,省的以后招人笑話。”
楊松華倔勁兒上來了,“我就是敢說敢做,說出去的話一定要做到。話說出去就是給自己鞭策,必須完成。”
稻盛和夫[微博]在他《活法》一書中說到:如果你決心執行到底,連上帝也會感動。
或許是楊松華的誠意感動了上天,2002年,楊松華如愿的考上了鄭州大學統招碩士研究生,專業是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憑借著超強的學習力,他的博士征程一路走來也順遂了很多。
“誤”入商途
一個故事總有很多種假設。按照事情發展的一般規律,楊松華考研讀博之后,應該如大多數醉心學術的人一樣,成為教授,桃李滿天下。
又一次誤打誤撞,讓楊松華選擇了如今的人生。
考上研究生之后,高昂的學費與生活費讓楊松華捉襟見肘,他急需一個工作養活自己,無關出路前景。一開始,因為英語較好,他學習之余就去一家語言培訓中心做講師,掙點課時費。2003年,他進入一家醫療器械公司做兼職,一待就是兩年。
“當時是做銷售,拿提成,提成還不錯。到了2004年,我已經小有積蓄,買了人生中第一輛車——長安之星。解決了自己的生存,并且取得了點成績。”談到自己兼職打工的經歷,楊松華有點小得意。
就是這個經歷,讓楊松華萌生了對醫療行業的興趣。
2005年7月,楊松華順利碩士畢業,考上博士。與此同時,他開始籌建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河南省萬通科技實業有限公司,并于2006年2月14號正式成立,做醫療器械和診斷試劑銷售工作。就這樣,楊松華一邊讀博一邊經營公司。
小米創始人雷軍曾說:站在風口的時候,豬都會飛。創業伊始,因為行業大勢不錯,楊松華也掙了些錢。但很快就趕上全國醫療行業整頓,日子不好過起來。
“2006年下半年,公司幾乎沒有一次成交,這對于一個新創企業來講是致命的,前期開張鋪墊、市場投入那么多,一下子青黃不接,讓人都喘不上氣來。”那段日子讓楊松華很是揪心。
特別讓楊松華欣慰的是,即便公司半年沒有開張,團隊中也沒有一個人提出離職另謀出路。
“到了2007年初,確實是支撐不住了,后來我就對兄弟們說,有門路就去找門路吧,現在就是支撐不下去了。然后我也去北京一家生物制藥公司醫學市場部當了半年經理,找出路嘛。”楊松華稱。
他告訴記者:“2007年是我人生至今最艱難的一年。這一年,我父親、我爺爺相繼去世,學業任務十分繁重,女兒又同年出生。所以說人吶,不經歷事情不行,你只有經歷過風雪雨霜的洗禮,面對問題才能淡然。”
百困交集之下,楊松華依然咬牙堅持,決心一定要完成學業,并且一定要把萬通這個品牌堅持下去。08年初,楊松華博士如期畢業,二次創業的萬通公司也經過轉型大客戶配送而生意好轉起來。至此,楊松華和他的事業邁入一個全新的發展季。
“大健康戰略”起航
站在一個全新的起點,楊松華的事業戰略異常清晰,那就是:深挖藥食同源理念,進軍并深耕大醫療、大食品的大健康領域。
在楊松華的名片上,已經發展成熟的萬通實業被刻意略去,他更在意新成立的銘生祥大藥房 銘生祥食品、銘生祥商貿、銘生祥全息健康管理、銘生祥實業等新拓業務模塊介紹給眾人。再加上今年1月新代理的歸真堂熊膽粉,楊松華的產業鏈拓展經營可謂節節開花。
“你看似我現在是多元化發展,其實我沒有,我所做的都集中在健康產業,藥品和食品。藥食同源,食藥同根,最終都是專注健康。”楊松華強調。
專注醫藥行業的楊松華對信息十分敏感。
自從國務院于2013年10月14號發布了一個關于發展健康服務產業的若干規定之后,楊松華開始了籌建大藥房的準備。楊松華告訴記者,今年在鄭州要建30家銘生祥大藥房。目前,兩家店已經同時開始裝修,建設。
“銘生祥今年除了要構建完成30家連鎖(店)外,我們還要做兩件事情。一是要拿到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還有互聯網藥品交易資格證;二是要向國家提交直銷牌照。”楊松華表示。
此外,于今年1月7日簽下省級代理協議的歸真堂熊膽粉項目,目前(營銷渠道)也已鋪完一半地市。
“今年發力,整個河南市場突破一個億是沒問題的。”楊松華大膽放言。
但他認為,自己并不是盲目自信,而是深入的了解之后做出的判斷。
“從1月7號建立后,能做這么快,就是因為人脈。毛主席有一句話,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我之所以做這么快,就是團結身邊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首先從我的員工開始,抱著一種共贏的心態做事。在我看來,經銷商和廠家是可以共贏的,老板和員工也是可以共贏的。當你抱著共贏的心態去做事,而不是怎樣才能縮減成本提高利潤時,你的成本反正會更小,利潤也會更多。因為廠家、員工已經和你站在一條線上,他們會全心為你考慮。”楊松華如是說.
“優秀已經沒有競爭力,只有卓越才能生存”——專訪楊松華
“所謂成功,就是你堅持不住的時候再堅持堅持”
經濟視點報:多年經商有什么心得體會?
楊松華:我們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一定要堅持住。成功的秘訣就是你堅持不住的時候再堅持堅持,必須得堅持住。人下坡時很容易的,稍微一松就下去了,你不一定是落到坡下面,也可能一松手下面就是萬丈深淵。因此我每天都是惴惴不安,如履薄冰,什么時候都不敢懈怠。
經濟視點報:在你面對失敗的時候,有沒有總結過自己最大的失敗原因是什么?
楊松華:創業一開始就要做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打算到最后往往是最壞的結局。看不清的時候要做最保守的打算。否則容易造成膨脹和浪費。
企業初創的時候一定要循序漸進。賺錢的時候一定要忍得住,別心慌。賠錢的時候也要立得住,別心亂。再者就是再小的公司你也得定戰略,定好戰略就分階段實施。中間遇到困難絕不可毀棄,可局部調整。戰略不要隨意,慌亂。
經濟視點報:你覺得做商業什么最重要?你的商道是什么?
楊松華:三個字,重然諾。說話算話,一定要兌現諾言。所有的群體你都要尊重,一諾千金,一言九鼎。做商業再沒有比信譽更重要的。誰不守信用,在商業上你能走兩步,但你絕對走不了三步。
經濟視點報:你對目前狀態滿意不滿意?
楊松華:一半滿意。因為這8年創業歷程,有一半是學業,一半是事業,如果重新讓我選擇的話,我現在只會選擇一樣去做,因為人難以一心二用,兩者兼顧很困難。我建議做商業,還是專心去做一件事。什么事情想法不要太多,要給自己做減法。短期不要比誰走得快、誰跳得高,而要看誰走得遠。
經濟視點報:你個人對時間的分配怎么樣?
楊松華:現在公司構架越來越龐大,模塊越來越多,采取分級管理,放權授權。但是我本人一直還是一個戰士,一直行走在各個業務的運營環節。我除了運營是一個統領者、協調者之外,還是一個執行者。一個老板始終不能離開一線,離開一線你就不接地氣了。
經濟視點報:平時有什么業余愛好?
楊松華:我的愛好不多,運動也不多,就是寫寫書法,寫字看書。我的樂趣就是工作,在工作當中才能體會樂趣。
經濟視點報:有沒有給自己未來做個規劃?考慮過退休之后做點自己喜歡的事?
楊松華:沒有,我從來沒想過退休,離開過我的企業。我的唯一目標就是貫穿始終,引領我的企業,向前再向前。
經濟視點報:人總有退休的時候。
楊松華: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企業就是我生命的承載,我的幸福和快樂就在工作上。我的遠大夢想就是:撐民族產業,立民族品牌, 升民族意志!
“管理不狼性就不出成績。”
經濟視點報:你的管理風格是怎樣的?
楊松華:我做事風格比較強悍。不停、不等、不靠。不會因人、因事、因錢耽誤進程。不能因為某個人影響部門流程。所有人都知道跟著我做不輕松,執行力必須強。你領著一群小白羊小白兔,怎么打仗啊。
經濟視點報:強悍的管理有沒有前提?
楊松華:有,待遇很優厚。而且之所以說話有權威,是因為我講信用。我從商這么多年,信用上可以說鐵板一塊。這也是我創業時半年顆粒無收,團隊卻無一人走的原因。
經濟視點報:你的管理風格比較像任正非,喜歡軍事化管理?
楊松華:對,不狼性不行,不狼性就沒有競爭力,不出成績。現在競爭很厲害,是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的時代。優秀已經沒有競爭力,只有卓越才能生存。
經濟視點報:公司員工流失率怎么樣?
楊松華:員工流失率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適應不了公司的嚴格規定走的;另外是能力達不到要求。
經濟視點報:你的管理紅線是什么?
楊松華:紅線就是公司的制度。比如說我定下的例會制度,絕對不能違反。還有就是出勤時間,一分鐘都不能晚,晚了有制度處罰。超過三次就走人。一個不守時的人,你別指望他能干成大事。
經濟視點報:在日常管理中,你是只抓大頭還是事必躬親?
楊松華:我現在比較放權,只要有具體負責人,方案基本上依據他們的判斷,他們遞過來我簽字就行了,他們自己出的方案都能行得通。我是定戰略、拿主意、選干部,但對業務流程我是嚴抓不懈。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