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引才活動 > 基礎研究經費:學界一片“漲聲”

關注微信

基礎研究經費:學界一片“漲聲”

時間:2014-04-02來1源:博士人才網 作者:91boshi

中國的基礎研究經費撥款有多少?
 
《中國科學報》記者日前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相關會議上獲悉,基金委2014年度國家財政撥款收入為190億元,呈繼續增長的趨勢。
 
而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首次突破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三。然而,同年基礎研究經費占全社會研發總投入比重僅為4.8%。十余年來,這一比重長期徘徊在5%左右。
 
一方面是基礎研究經費絕對總量的不斷增長,另外一方面是相對總量的多年未增長。中國的基礎研究經費到底少不少?未來應該如何增加?這些問題值得社會各界深思。
 
總量是多還是少
 
毫無疑問,基礎研究的經費總量近年來呈不斷攀升的趨勢。
 
相關數據統計,2006年~2012年,我國全社會R&D經費總支出從3003.1億元增加到10298.4億元,以年均22.7%的幅度快速增長。全社會基礎研究經費總支出從155.8億元增加到498.8億元,年均增長21.1%。從這一點來看,兩項支出的增長率保持相對同步。
 
基金委獲得的國家財政撥款數量也能反映出我國基礎研究經費總量的增長。2003年,這一數字為20.49億元;2014年,該數字已經高達190億元。以“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的資助額度為例,該基金剛設置之初,每名“杰青”僅能得到數十萬元補助,如今,其獲得的資助已經達到200萬元。
 
盡管如此,很多科學家還是感嘆,國家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太少。以“杰青”為例,西安交通大學科研院常務副院長榮命哲就曾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放在前些年,200萬的資助額度是不小,但現在‘千人’的各項資助加起來,可達五六百萬,所以相比起來,‘杰青基金’總量還是小。”
 
中科院院士、基金委主任楊衛坦言,創新型國家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基礎研究占研發總投入的比例較高。國際主要創新型國家的這一指標大多在15%~30%左右。而目前中國基礎研究投入所占的比例還相對較低,“國家應該進一步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
 
“近十余年來,中國基礎研究投入比重基本沒有變化,其所占R&D比例與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等四國差距較大。”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說。
 
基礎研究投入該不該漲
 
另外一個問題是,基礎研究投入為何需要繼續增長呢?
 
對此,楊衛認為,基礎研究是科學之本,技術之源,是創新驅動發展的動力之源,“其重要功能,就是為科學技術的長河浚源清流,從而支撐和引領科技、經濟和社會的長遠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追根溯源,還是要靠基礎研究的長期積累”。
 
以歐盟此前公布的“歐盟地平線2020”科研與創新規劃提案(2014~2020)為例,其中,基礎研究預算為244億歐元,用于提高歐洲基礎研究水平,支持在具有前景的研究新領域開展研究和創新合作,確保歐盟具有開放的世界級科研基礎設施,而有關應用技術的預算才為170億歐元,可見歐盟對于基礎研究的重視。
 
“相關部門要通過與世界科技強國基礎研究投入及其增長趨勢進行比較,研究到2020年我國基礎研究的投入規模,探討我國基礎研究經費在‘十三五’末期達到占R&D的比例為10%的路徑和可能性。”高文坦言。
 
短板如何彌補
 
當前,和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基礎研究投入的來源也有明顯的短板。
 
高文介紹,美國基礎研究投入中,有60%左右來自聯邦政府;中國的基礎研究投入中,有90%來自中央財政投入。
 
還有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企業研發總投入6579億元中,基礎研究7.27億元,在企業研發經費中僅占0.11%。國內大多數企業更重短期收益,極少開展基礎研究。
 
中科院院士程津培就認為,中國的企業應當增強自身的基礎研究水平。此前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調研組就提交一份報告,建議國家應當研究制定激勵企業投入基礎研究的財稅政策和評價體系,引導企業重視基礎研究。
 
當然,面對學界要求國家提高基礎科研經費投入的呼聲,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趙路就表示:“要求提升基礎投入比重,首先要搞清楚哪些投入屬于基礎科研的投入范疇。實際上這個問題很復雜,涉及到很多方面,你說科研機構人員的工資算不算基礎科研經費的一部分?因此,需要有機構對此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他還認為,基礎研究發展是一個長期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很多方面的改革措施與之配套。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