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引才活動 > 清華教授:中國工科教育把好料子剪成墩布(圖文)

關注微信

清華教授:中國工科教育把好料子剪成墩布(圖文)

時間:2014-04-08來1源: 中國青年報 作者:91boshi

王孫禺
清華大學教授王孫禺

中國青年報訊 帶著日本科教界一行十幾人,日本文部科學省前大臣、中國國際友好獎獲得者有馬朗人又一次來到中國,時間和去年一樣,3月中國國際教育巡回展期間;目的也一樣,來華攬才。用他自己的話說,“解決日本人才短缺問題,除了自身加強人才培養,還需盡快地吸引國外優秀人才”。

今年,除了參加“集體活動”國際教育巡回展之外,有馬朗人及其同仁還舉辦了一場主題為“以產學研合作推動國際創新”的中日大學論壇,并特意邀請中國科教界尤其是高校領域的負責人參會,希望藉此“向中國取經”。

論壇上,不少日方人士“吐槽”本國工科教育,“日本工學研究脫離社會”、“工科學生沒有出口”、“理工人才日益重要”等等。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受邀的中國大學校長們在論壇上高調宣傳中國教育發展之迅速,創新工程成果之顯著。

然而,中國工科教育遠不像大學校長們說的那么樂觀。正如中國經濟形勢一樣,洶涌澎湃的大江大河之下,暗流涌動。有馬朗人也曾提醒:在上大學毛入學率升高時,“拔尖人才難尋覓”將成為一個國家遭遇的難題,目前日本就面臨這種情況,而在中國,類似的問題也露出了端倪。

工科教育問題:好料子被大學剪成墩布

不可回避的一點是,傳統觀念中,不少人認為,“工程師”聽上去是個苦活、累活,甚至屌絲活兒,此外,藝術家、科學家都是“家”,而工程師只是個“師”,這或許是阻礙學生報考工科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是一個斷層的問題,工程教育應從小抓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產學合作教席主持人、北京交通大學教授查建中認為,國家需要營造一種“工程崇拜”,他呼吁,“給工程師正名,沒有工程師的創造就沒有我們現在的文明!”在美國,工學教育涵蓋從幼兒園到中學的12年教學過程。而在國內,學生只有進入大學后才有可能開始接受工學教育。

傳統觀念讓工程師“蒙羞”只是一方面,關鍵問題還在工程教育本身。用胡瑞文的話說,“我們的工科教育現在嚴重不適應我國制造業發展的需要。那么,學生憑什么來?”

有人曾說,“現在不會跳舞的人在教別人跳舞,不會炒股的人教別人炒股,不會當工程師的人教別人怎么當工程師”。而在王孫禺看來,就如同很好的料子,被大學剪成了墩布,還怎能做成西服?

王孫禺說,現在的大學承擔了過多“補中學課”的責任,本應中學解決的素質教育問題直到大學還占用大量的課時,“教育問題是總體的系統工程,這個工程不是教育系統自己能夠完成的,更多的是一個社會工程。”

麥可思研究院院長王伯慶則將眼光放到了校園,“中國制造的決戰在校園”。他認為,能否培養出足夠數量的制造業合格人才,校園里的作為是關鍵。這和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員姜大源的看法不謀而合,他認為,一個現代的產業制度如果沒有現代的教育體系配套,那中國制造永遠不可能成為中國創造。

不僅如此,產業界的參與度太低也成為工科人才培養體系的一大薄弱環節。論壇上,廈門大學校長朱崇實列舉了產學研合作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科研活動的選題研究方向與產業的實際需求有脫節、大學與科研機構的聯系松散、現行大學的科研評價機制不利于大學科研人員參與產學研合作、企業創新動力不足,等等。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