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引才活動 > 工程中心小而散 院士認為成果轉化或可另辟蹊徑

關注微信

工程中心小而散 院士認為成果轉化或可另辟蹊徑

時間:2014-06-13來1源:博士人才網 作者:91boshi

本報訊(見習記者王珊)“我國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工程中心)規模都很小,很難起作用。”6月12日,在中科院學部第四屆學術年會學部學術報告會召開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定昌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說。

一直以來,我國的科研成果轉化率僅為10%,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產業與科研之間缺乏有效溝通的“橋梁”。為此,國家啟動了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設,旨在進行工程化研究、驗證,推動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目前,國內已建成國家工程中心100多個。

然而在部分院士看來,國內工程中心的“橋梁”作用并沒有真正發揮出來。很多工程中心雖然依托單位在企業,但主要的研發工作仍集中在科研能力和綜合實力較強的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參與科研創新的程度有限。

“工程中心基本都是靠發改委專項支持,企業投入有限,而且由于依托在某一個單位下面,數量雖然不少,但力量很小。”陳定昌認為,這恰恰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據介紹,國外工程中心的經費主要來自于企業,且中心的規模較大。以美國為例,最初,美國國家級工程中心只有10個左右,每個中心都有企業派駐的代表,企業每年需向工程中心交付50萬美元,就可以享受中心所有的研發成果。而現在,美國工程中心的數量已經達到45個。

“這些錢對于企業來說并不多,但企業可以借此迅速了解中心的科研成果,并及時把它們轉化出去。”陳定昌說,而在國內,工程中心的建設存在多部門的利益交叉,這導致大型工程中心建不起來,同時一些不具備實力的部門卻跟風建設。

對此,中科院院士謝聯輝在《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可以借鑒國外經驗,以一個比較強的工程中心為主,聯合有關研究機構和中心,將分散的力量組織起來。

謝聯輝曾經幫助一些工程中心做過論證,然而讓他意外的是,有些工程中心雖然有很強的實力,但最后卻沒有建成。“各個都想當英雄,但沒有一個領頭人,成果也很難輻射到各個產業中去。”

對此,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成果轉化或許還可以另辟蹊徑,“不是非得企業找研究所,研究院所也可以主動找企業。比如我們不能生產的產品,就會去對接能夠生產的企業,我們提供經費”。

歐陽自遠認為,這也是一種“轉化”方式,即與國家的重大任務結合起來,與企業尋求合作,而企業通過生產這些產品也能獲得技術上的提升。“當年,美國阿波羅計劃就是采用了這種方式,引領全世界高新技術的發展20余年。”他強調。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