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聲音)
近日,據南都報道,在近期召開的佛山博士后工作會議上,佛山博管辦主任曾昭武表示,到佛山工作的高層次人才太少,尤其是留在佛山工作的博士太少,去年僅5人。落戶人才不是在增加而是在減少,這個現象值得警惕。
初看這一報道,似乎讓人覺得憂慮,但細看之下,疑問就出現了。外地的博士不肯入戶,那本地的博士有沒有留下呢?2013年,佛山高考上本科線的考生有2萬人,哪怕這些人當中只有千分之一攻讀博士,一年就有20人,如果佛山本土的博士都能夠留在佛山工作,5年就有100人,佛山根本不需要擔心缺乏高層次人才。對于高層次人才自身而言,從大學開始到博士畢業,需要寒窗苦讀十年,在畢業之后當然希望有好的發展,選擇到最好的城市工作。而現在,外地博士選擇留在佛山的比例出現減少的趨勢,那么可以想見,本土博士人才也同樣在流失。
博士人才流失的原因很多。第一個是科研氛圍不足。先進研究需要團隊配合,傳統上,佛山缺乏歷史悠久的著名高校和發達的科研力量,從科研成果的產出角度而言,高層次人才選擇廣州等大城市,可以得到更好的科研環境和科研團隊。
第二個原因就是經費投入問題。高層次人才帶領科研團隊選擇在國內不同城市開展項目時,地方政府所能夠提供的科研經費會有很大的影響力。目前,佛山對新建的博士后工作站的啟動經費和科研經費總計只有15萬元,博士后出站后,可領取五年每年2萬元的補貼。而廣州呢?對于已經在站的每位博士后研究人員市財政資助科研項目啟動經費15萬元、每年發放8萬元的生活補助;對新設立的流動站、工作站、分站或創新實踐基地,市財政分別資助50萬元、50萬元、20萬元。
而對于更高層次、入選中央“人才”的國家級領軍人才,廣州對新引入此類人才可以一次性發放安家費100萬元。作為對比,佛山禪城區只有50萬元。對于領軍人才啟動創業資金,廣州蘿崗區政府首次給予200萬元資助,最高可達600萬元,而佛山禪城區只有區區100萬元。
另外,對于科研成果獎勵方面,佛山今年評選的科技進步獎中,專利金獎獎金為15萬元,而這,僅僅香港大學一個教授兩個月的工資而已。
整體而言,佛山的環境無論是資金、政策的硬投入,還是城市環境、文化氛圍的軟條件,對外來博士人才都不具備足夠的吸引力。正因為這樣,我們應該轉移目標,把焦點放回佛山,先做好本土人才的保留,加強對佛山本地高層次人才的關懷,爭取把本土博士留在佛山發展。畢竟,如果佛山能夠提供有競爭力的條件,本土博士又怎么會遠走地方?(陽明)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