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引才活動 > 北師大教授走失5天被環衛工人找到(圖文)

關注微信

北師大教授走失5天被環衛工人找到(圖文)

時間:2014-07-15來1源:新京報 作者:91boshi

李希慧

■ “教授李希慧走失北師大官微尋人”追蹤

新京報訊 走失5天的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李希慧老人終于被找到了。昨日早上6點,東城一對環衛工夫婦在崇文門附近發現了李希慧,并聯系上家屬送醫。接診醫生稱老人營養缺乏導致身體嚴重脫水以及腎功能損傷。

7月9日,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李希慧走失,12日晚上,北京師范大學的官方微博發布公告尋人,稱李老師處于病休狀態,伴有輕度智力障礙,比如健忘、失憶和不懂求助。

教授走失睡路邊花園旁

找到李希慧教授的是東城環衛工人劉小軍、姚文菊夫婦。

姚文菊回憶,12日下午5點,她就在崇文門東大街發現了這名老者,但當時不知道這就是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北師大走失學者李希慧。

“我看他坐在路邊一動不動地,有點奇怪,上前問他,他光看了看我沒說話,我以為他在乘涼,就沒再多問。”姚文菊說,到了昨天早上5點多,她和丈夫劉小軍出來工作時,正好看到一張尋人啟事,感覺失蹤者就是當天她發現的那個老者。

他們趕緊跑到原處,發現李希慧靠在一個小花園外邊的臺階上,看起來像睡著了。姚文菊問他話,沒獲回答,但當打通尋人啟事上的電話之后,他好像聽出愛人的聲音了,就說“我是李希慧”。

隨后,李希慧家人馬上打電話通知學院老師,而北師大的崔老師和袁老師恰好正在附近尋找,就趕緊到現場,將李希慧送至醫院。

而據記者利用地圖測量,發現李希慧處距其走失地點小西天約13公里。

營養缺乏致嚴重脫水

參與救治李希慧的急診科醫生李建彬昨日表示,如今李希慧的生命體征仍然有反復,主要的問題是營養缺乏導致的身體嚴重脫水以及腎功能損傷。現在看來,至少還需要在重癥監護病房再觀察3天,才有可能考慮轉到普通病房。

李建彬稱,從李希慧的身體狀況看,這5天應該幾乎沒吃沒喝,非常缺乏營養,于是他們緊急給病人補充營養液。

談到李希慧的病癥,李建彬醫生說屬于早發性阿爾茨海默癥(老年癡呆),目前醫學界對早發性阿爾茨海默癥發生的原因沒有定論,但從臨床病例看,越是高智商高知識的人群越有患上早發性阿爾茨海默癥的危險。

環衛工夫婦將獲獎5萬

北師大刑科院曾發布公告“懸賞”尋回李希慧者,如今人已找回,是否將兌現諾言?昨日,環衛工劉小軍稱,校方已通知他們今天上午10點參加發布會,領取5萬元獎金。

劉小軍、姚文菊都是四川廣安人,來北京干環衛工作10多年了。對于找到走失教授將獲獎5萬元,姚文菊表示,尋人啟事上沒寫有獎金,當時只想著把人平安送回家就行了,后來才接到通知,讓7月15日10點去參加發布會,要給5萬元獎金。

“我們說明天還得上班,就不去參加會議了吧。但是人家家屬和學校說一定要我們去。”姚文菊說。

有外地學生返京尋老師

這段尋人故事的開始是在7月9日晚。

據校方介紹,當晚,李希慧在與家人一起騎自行車到學校附近積水潭物美超市購物后,返回途中在小西天附近走失。不巧的是,他還在生病期間,并伴有輕度智力障礙(健忘、失憶、不懂求助)。

在寄希望于尋人啟事、廣播尋人、警方尋人等手段之外,家屬和學校也在找人,學校為此還組織了100余人的隊伍。

在讀北師大法學院碩士一年級的李同學就參與其中,他說,尋人隊伍分成了10幾個組,走訪詢問、散發傳單,希望能從中找出一絲線索。

一有線索,他們就會馬上趕去,但總是無功而返。盡管如此,仍有老師、學生或自發,或在學校、學院號召組織下,加入尋人隊伍中。北師大刑科院的劉老師說,李希慧遠在河南、湖北等地的學生在得知老師走失后,還專門跑到北京幫忙尋人。

■ 人物介紹

李希慧曾掛職最高檢

在同事、學生的眼中,李希慧是一個鉆研學術的法學家。

1957年出生的他,已是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中國刑法研究所所長,著作《刑法解釋論》被視為我國第一部研究刑法解釋的專門著作。

著名刑法學者高銘暄認為,這部著作使對刑法解釋的專題研究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高度,為我國刑法理論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光彩。

但李希慧并不滿足于在書齋關注我國的刑法領域,他還以律師、官員身份參與其中。曾先后在當時的崇文區檢察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分別掛職擔任副檢察長和偵查監督廳副廳長。掛職期間,有機會遇到一些一線檢察官,他就對人家接觸的案例和碰到的困惑感興趣。

這些將辦案實踐和理論結合起來的方式,在李希慧看來,對自己的法學研究頗有幫助,而當他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時,還能感受到理論的作用和不足。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