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山在座談中對各方面專家人才提出三點希望,即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創新意識,弘揚求實、探索、協作的科學精神,自覺遵守學術道德。這三點希望相互聯系、互為補充,涵蓋了人才創新創業必備的認識水平、精神狀態和道德自律等方面,回應了當前人才隊伍中存在的一些傾向性問題,為人才創新創業提供了強大助力。
以機遇意識、創新意識,為人才創新創業指明方向。所謂人才,必當引領潮流、順勢而為。那些看不準經濟社會發展大勢的人,摸不準科技變革脈搏的人,即使有很高的學術造詣,也不能算是完全意義上的人才。實踐需要是人才創新創造的第一信號,要堅持群眾期盼什么就優先創造什么,社會需要什么就優先研究什么,努力使科學研究有的放矢、落地生根。要抓住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大好趨勢,將個人的成長融入國家的發展,在科技報國的實踐中實現人生價值;要緊扣科技消費方興未艾的大好機遇,將個人的成功融入經濟的繁榮,使發明創造更有市場價值;要堅定科學文化為群眾服務的定位,將個人的成熟融入為群眾造福,從象牙塔里走出來、找到用武之地。
以求實、探索、協作的科學精神,為人才創新創業鋪平道路。“失敗乃成功之母”,這是人們用來形容科學研究之艱辛的常用語。可以說,科學研究往往都是涉足別人沒有涉足,或者雖有涉足但最終失足的領域。要想在科學研究上有所突破,進而在創新創業上占據主動,必須有那么一股百折不撓的韌勁,不因研究對象紛繁復雜而迷茫,不因事物變化撲朔迷離而焦躁,在不斷試錯中,最終取得規律性的認識;必須要有那么一股上下求索的鉆勁,不斷從思維定勢中解脫出來,從前人的條條框框中解放出來,運用新的思路,嘗試新的方法,最終探究到事物的本質;必須有那么一股集思廣益的巧勁,善于組建和帶領團隊,充分調動每一個人的積極性,形成創新創業的強大合力。
以自覺遵守學術道德,為人才創新創業設置規范。德者,才之帥也。人才不僅要占據智力的高地,也要自覺成為道德的高點。對人才眾多的道德要求中,最核心的就是學術道德。時下,極少數人才在學術道德上缺乏自律,“學術掮客”、“文抄公”、“學霸”等時而出現,這些最終會損害科學創造的積極性,損害科學界的集體聲譽。人才要自覺強化學術道德修養,要經得起清貧,意識到金錢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標準,甚至不是主要標準,特別是搞基礎性研究的人才,應自覺淡泊名利,不能為金錢而短視、而浮躁;要耐得住寂寞,堅持“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以創新成果的質量而不是數量取勝;要看得淡名利,擯棄門戶之見,不搞近親繁殖,樂于提攜末學后進,培養強大的科學梯隊。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