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引才活動 > 施一公:用一流成果來愛國

關注微信

施一公:用一流成果來愛國

時間:2014-09-05來1源:人民文摘 作者:91boshi

 “中國正處在一個民族復興的偉大時刻,科學家理應去私心、敢擔當、有作為,把個人奮斗與國家發展緊密聯系起來。”施一公如是說。

  2014年4月3日晚,央視《新聞1+1》節目的標題是《施一公,愛明諾夫獎中國第一人》。施一公現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2008年離開美國回國工作。3月31日,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施一公2014年愛明諾夫獎,獎勵他過去15年運用X-射線晶體學在細胞凋亡研究領域作出的杰出貢獻。據了解,愛明諾夫獎在業內的影響力與諾貝爾獎非常接近,該研究被視為抗癌研究的重大突破,他也是第一個獲得該獎的中國科學家。除瑞典皇家科學院愛明諾夫獎外,施一公還曾獲得多個世界科學領域內的重要獎項。

  令人敬佩的愛國學者

  施一公的“愛國”,無聲、無言而感人肺腑。1967年出生的施一公在回國前,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在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中,施一公的實驗室面積是最大的,科研基金也是系里最高的,5年的經費保守估計在1000萬美元以上。學校還資助他購買了500平方米的獨棟別墅,外帶1英畝的花園。

  “即使在中國做著和美國同樣的事,在祖國也會開心得多。”“人才”國家特聘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說,“回到清華后,我每天早上都很激動,既是新的充實的一天,又可以做很多事情。”

  2008年,施一公入選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這是世界生命科學領域的至高榮譽。但施一公謝絕了這份邀請,選擇了“人才”通道,全職回國到母校清華大學工作。

  “中國正處在一個民族復興的偉大時刻,科學家理應去私心、敢擔當、有作為,把個人奮斗與國家發展緊密聯系起來。”施一公如是說。

  在年富力強時回國

  2008年,施一公放棄美國優厚的生活待遇和科研條件,全職回到清華大學工作。作為享譽世界的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的回國在全球學術界引起震動,《紐約時報》在頭版進行專門報道,探求其中原因。

  “其實,我的動機再簡單不過:報效生我養我的祖國,這是每個中國人深入骨髓里的使命感與歸屬感。”施一公表示,“我希望能在自己年富力強的時候回來為祖國健康工作至少30年。”

  回到清華的這幾年,施一公的工作狀態可以用“瘋狂”兩個字來形容,每天睡眠不會超過6小時。“如果不這樣,對不起回國后注視我的眼睛。”他說。

  超常付出,換來喜人成果。幾年來,他在細胞凋亡、重要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大分子機器組裝及調控等三個生命科學前沿領域,取得一系列世界矚目的重要原始創新成果。其研究成果于2010年、2011年連續兩次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2012年被美國《科學》“年度十大進展”重點引用并入選“2012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打造頂尖學術隊伍

  2009年,施一公主持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工作后,開始積極探索建立新的人才工作體制機制,以人才隊伍建設為核心,大力提升清華大學生命學科水平。

  “核心就是打破鐵飯碗,實行‘非升即走’的用人機制。如果在6年之內達不到世界一流大學的終身教授水平,就必須離開。”施一公介紹,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人才引進面向國內外開放,全部實行海外評審專家組評議;薪酬體系采取國際通行的年薪制,不讓人才為柴米油鹽發愁;每個實驗室配備啟動基金,免去了人才的項目、經費申請之苦……

  截至目前,已有70多名國際頂尖青年人才到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全職工作,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在2010年舉行的國際評估中,由世界一流學者組成的專家組一致認為,清華大學生命學科總體發展態勢很好,其中結構生物學學科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在2012年教育部一級學科評估中,清華生命學科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名列全國第一。

  培養未來科學領袖

  在科研及人事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果固然讓人驕傲,但讓施一公最引以為傲的還是人才培養。他曾不止一次地說:“我回來最想做的事,就是教書育人。”

  歸國以來,施一公一直親自為學生講授《生命科學的邏輯與思維》《生命科學前沿》等課程。他傾力于學生的學術成長,經常在實驗室手把手教學生做實驗。他在清華大學實驗室的重要科研論文的第一作者基本都是年輕的博士生,他帶的多位研究生獲得了教育部博士生學術新人獎、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等榮譽。到今年底,他的實驗室將培養出18名博士。他說:“我毫不懷疑他們中大多數會脫穎而出,成為優秀的青年科學家。”

  “我希望通過推動清華科技和教育體制的改革,帶動整個國家科技和教育體系的變革,在中國生發出能夠培養大師的肥沃土壤。”施一公說,“我常想,當我在清華退休時,看到自己的學生成為能夠影響世界進步的科學領袖,那將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