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呂燭洲正忙著辦理簽證,因為他是泰國留學生。新的學期,他成了華中科技大學市場營銷專業博士新生。但呂燭洲的身份不只一個,他還在武漢各大高校賣起了泰國小吃零食。目前已經進駐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7所高校,月營業額過萬元。
30次試驗500人試吃
黃色的皮膚、黑色的眼睛,如果不開口講話,走在華中科大的校園里,你一定不會相信呂燭洲是一名泰國留學生。呂燭洲的爺爺是廣東汕頭人,早年下南洋討生活。“到中國讀書,也是爺爺的心愿”,呂燭洲說。
2012年,呂燭洲進入華中科技大學攻讀工程管理碩士,而他在泰國本科專業卻是化學工程。“來到中國才發現自己更喜歡營銷”,呂燭洲笑著說。
一年半以前,呂燭洲在一次留學生聚會上端出了一盤自制的泰國小吃木薯片,得到了所有留學生的好評。精明的呂燭洲敏銳地發現,為什么不能自己做些木薯片來賣呢,一定很有市場。
于是,呂燭洲買來泰國進口的木薯粉,加入蘑菇和泰國特有香料、泰國特有的棕櫚油。“我們花了6個月,前后做30多次實驗,請5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試吃”。
2013年9月,呂燭洲的“泰泰”木薯片登陸華中科大,在小賣鋪、便利店都可以買到。由于開發出了咖喱、燒烤、海鮮和鹵蛋四種不同口味,“泰泰”木薯片銷量快速增長,一星期可以賣出500多包。
從入駐高校到開網店
為擴大市場,呂燭洲開始組建團隊。通過朋友介紹,很快一個美國人、兩個中國人、兩個泰國人的五人國際團隊搭建起來。
“我們來自不同的國度,持有不同的觀點”。呂燭洲說:“這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改進產品、擴寬渠道”。2014年3月到6月,木薯片賣出6000多包,按每包5元計算,月營業額過萬元。呂燭洲的泰國小吃也順利入駐了武漢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南民族大學、武漢紡織大學等7所武漢高校。
但隨著“泰泰”木薯片銷量的增長,呂燭洲作坊式的生產顯然跟不上需求。呂燭洲意識到團隊具有國際背景、語言優勢,更擅長的應該是營銷,而不是生產。他果斷放棄生產,將重心轉向了營銷。
2014年暑假,呂燭洲回泰國細心采購了9款特色小吃,售價從5元到8元不等。“這幾款小吃在泰國很流行,也是大廠生產的,質量有保障”。
現在,呂燭洲和晨報之前報道過的“吃喝茶山劉”團隊合作,借助網絡擴大銷售。他還開通了淘寶店,收到了廣州、寧波的訂單。呂燭洲計劃,明年也許會做到其他城市。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