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8 月國際生態學大會眾人聆聽Robert May 的學術報告。
■王德華
近日,我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給研究生上《動物生態學》第一講緒論部分。由于之前的南非之行,課程已推延一周,但又恰逢全國生態學學術年會的報到日,再不能推延了。盡管有國科大老師說可以調課,但我還是認為延遲會議報到來正常上課比較好。由于我身體抱恙,情緒不高,激情不足,還有點體虛,很多話說出來連自己都聽不清,所以不知道學生到底聽清楚了多少。生態學的緒論課,必是講發展史、學科意義、應用價值、學科思想、研究方法、對社會發展和個人生活的啟發等等,自然會穿插一些實例、一些故事、一些經歷、一些理解、一些個人理念。
課堂上,我放了幾張幻燈片。第一張是吳良鏞院士在人民大會堂作報告時學生睡覺的照片。未作任何評說,但同學們都笑出了聲,這就說明一些問題。我調侃說,能在人民大會堂睡覺的機會不多,也是一種經歷。
第二張圖片,是我去年在倫敦參加國際生態學大會時拍的理論生態學家Robert May 在專題作學術報告的場景。那是國際生態學界對學術大腕發自內心的尊敬和敬仰,自然沒有睡覺的。去聽Robert May 的學術報告的,一定也知道他在學術界的地位,了解他對生態學的貢獻,大都是懷著敬仰的心情去的。這樣的機會真的不多,能現場感受他的智慧和思想,的確是一種難得的機會。
所以,過后我又提到人民大會堂里個別研究生們的表現時說,估計很多學生不了解吳良鏞院士,也不知道他在學術界是什么地位,對國家作過哪些貢獻。對一個人不了解,很難有發自內心的尊重。尊重,只有發自內心,那才是由衷的,才是真誠的。我們不需要虛偽,不需要“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我又介紹中國幾位著名動物生態學家如馬世駿、夏武平、孫儒泳等先生的時候,特意講述了他們對中國生態學和動物生態學發展的貢獻。學科發展、文化傳承,有些是需要記憶的。我們似乎很健忘,會忘記不該忘記的事情,忘記一些很重要的事情。這是時代的問題,還是我們的問題?
那么,研究生在人民大會堂聽老院士作報告時睡覺是應該的?是可以理解的?是不可以指責的?是可以寬容的?我想,學生們心里一定會有答案。
人民大會堂自然不是睡覺的地方,聽報告也不是睡覺的時機。92歲高齡的老院士站著作35分鐘報告,本身就讓人感動,更應給予尊重。吳良鏞院士的學術追求和學術成就,也是值得敬佩的。何況吳良鏞院士的報告內容并沒有空話、假話、大話和說教,完全是自己的經歷和感悟,能現場聽他講述自己的學術歷程和心理歷程,的確很難得有這樣的機會。他們那一代人的經歷,年輕人不會再有,他們的感悟,年輕人也不會再有。所以,沒有理由不認真去聽,隨著老先生的講述,能夠穿越一次歷史,是不是很幸運?當然,年輕人有睡覺的自由,有退場的自由,有對組織者抵觸的自由。
記得美國有位很有聲望的科學家在一次演講中說過,我們這一代經歷過戰爭,經歷過饑餓,經歷過很多極其艱苦的條件和磨煉,這些經歷,年輕人不會再遇到、再經歷,也不會有應付的經驗。我們有責任說出來,有責任告訴他們,這些財富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有益。
年輕人喜歡張揚個性,喜歡標榜自由。自由是有代價的,沒有廉價的自由。社會是需要規矩的,人類的行為需要各種約束。社會中的人,規矩意識差,甚至沒有規矩意識,自由散漫,受到懲罰是遲早的事情。自己種下的苦果,什么滋味只有自己知道。說到新時代的年輕人沒有規矩、缺少規矩,到底是誰的責任呢?是家長的責任、老師的責任、社會的責任。所以,在類似聽報告睡覺這類問題上,確實不應該責備他們,是我們應該自責才是。
(作者系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