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引才活動 > 北大清華同日首發《章程》 突出"政校分開"(圖文)

關注微信

北大清華同日首發《章程》 突出"政校分開"(圖文)

時間:2014-10-09來1源: 北青網-北京青年報 作者:91boshi

北大清華同日首發《章程》 突出

圖片來源:網絡

北京青年報報道:北大的學術委員會有學生代表加入,清華禁止教職工未經批準在校外兼職。昨天,教育部核準發布了北大、清華等9所高校的章程,兩所國內最高學府有了“憲章”性質的自主管理規程。記者了解到,目前所有985高校的章程都已完成核準程序,教育部將陸續發布。

《章程》對一所高校的意義就相當于憲法之于國家。教育部于2012年年初出臺《高等學校章程制定暫行辦法》,明確依章程自主管理是高校的法定權利。去年11月底,人大等6所高校的章程首批出爐。按照計劃,包括北大清華在內的所有985高校應該于今年6月前完成章程制定,包括地方高校在內的全國所有高校要在明年年底前完成。從已經公布的人大等校章程,到剛核準的北大、清華章程,985高校的章程都突出了“政校分開”、“去行政化”的精髓。

北大—“師生共治”成為章程靈魂

根據《北京大學章程》的規定,學校將設監察委員會,對校長負責,獨立行使監察職權。學生也將有機會參與監察委員會,行使檢查學校人員遵守學校規章制度、調查處理學校人員違反校紀行為、維護學校人員相關權益的職權。除此之外,在北大校務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的組成中都會有學生代表。

按照《北京大學章程》第三十條規定,監察委員會由校紀委委員代表、民主黨派代表、教職工代表、學生代表組成。會對學校機構及人員具有檢查權、調查權、建議權、處分權。監察委員會獨立行使監察職權,對學校機構及人員實施監察。

北大的學術委員會實行定額席位制,由選舉產生的教授委員、學生委員以及校長與校長委派的委員組成。校長與校長委派的委員不超過委員總數的15%。教授委員任期一般四年,學生委員任期一年。校長與校長委派的委員隨校長任免而更替。在這個學校最高學術機構中,學生委員將參與行使包括討論決定學位授予標準、審查評定教師職務擬聘人選、受理審查學術不端行為,裁決學術糾紛等職權。

清華—“自主”一詞多次出現

《清華大學章程》在“總則”里開宗明義:學校舉辦者和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按照政校分開、管辦分離的原則,依法對本校進行監管,尊重和保障學校的獨立事業單位法人地位和辦學自主權,提供和保證學校的辦學資源,保護學校事務不受校外機構、組織、個人的非法干涉。學校實行學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堅持自主辦學、依法治校、科學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開放合作,尊重學術自由,保障教授治學。

在章程全文中,“自主”一詞多次出現:學校根據教育規律和社會發展需要,自主調整辦學行為;自主設置、調整學科和專業;自主確定招生的層次、結構、方案和模式,建立科學的多樣化選才體系;自主決定授予博士、碩士、學士學位的學科門類及名稱,制定學位授予標準;自主選聘和管理教職工、評聘職務職級、制定薪酬體系、決定收入分配;依法自主管理和使用舉辦者提供的財產、政府財政性資助、受捐贈財產以及合法擁有的其他資產……

清華還在章程中詳細規定了教師崗位的類別、等級:學校設置教育教學和學術研究并重的教研崗位,分為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三個崗位等級,實行準聘和長聘兩種聘任方式。章程還明確規定,未經學校批準,教職工不得在校外兼職;任何人不得對外代表學校或以學校師生員工身份及其他職務身份簽訂合同(協議)。

內存

歷時八年 “教授治學”理念回歸北大

我國大學的章程是伴隨著我國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的誕生和發展而形成的。

1894年甲午戰爭后,梁啟超在參考英、美、日等國大學教育制度的基礎上草擬出我國第一個大學章程《總理衙門擬奏京師大學堂章程》,主要內容包括辦學宗旨、課程設置、管理體制、學生、教學組織形式和資金來源,《章程》規定管學大臣是學校最高領導,下設教學和行政兩套班子,分別由教習、總辦負責。

進入民國時期,時任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為了改變北大的官僚作風,采取的改革措施之一就是制定《北京大學章程》,為此蔡元培專門成立了由蔣夢麟、顧孟余、胡適、馬舒倫等參與的組織委員會,起草完畢后,經由學校的評議會通過后施行。評議會是當時北大內部的學術事務管理機構,也是最高決策機構,以各科學長及各科教授互選若干人為會員,校長為議長,負責審議學校的重要事項。在當時,無論是國立還是私立的高等學府,大都擁有自己的章程,作為學校管理的基本依據。

受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影響,“教授治學”的辦學精神在這些章程中得以體現,教授不僅參與學術事務,還參與學校的管理。在當年《北京大學章程》中就明確規定,教授有評議員的被選舉權,有贈予學位的權利;各學系設有教授會,規劃本學系事務;委員長、教務長均在教授中任命。當時的《清華學校組織大綱》中也直接規定設有教授會,可以審定全校課程,參與選舉。


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家對大學實行集中統一的管理方式,直到1995年頒布的《教育法》正式賦予學校“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的權利,使章程成為學校管理的基本依據。自此,我國高校章程的數量開始迅速增加。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民辦學校、獨立學院的章程,一類是公辦高校按照相關文件補定的章程,但此類章程數量很少。北京大學官方網站的公開信息顯示,北大從建校初期至此次章程制定之前曾有過六部章程和組織大綱,此次教育部核準的《北京大學章程》是在2006年由北京大學教代會動議啟動,歷時8年最終公布。

千呼萬喚終出爐! 北大清華章程到底寫了什么?!

千呼萬喚的北大、清華兩所牛校的《章程》終于出爐了。昨天,教育部核準發布了北大、清華等9所高校的章程。從去年11月開始,人民大學等半數985高校的章程都陸續出臺并核準通過了,與之相比,兩所牛校的章程可有點兒難產——北大的章程起草歷經8年!

北大清華同日首發《章程》 突出

高校的《章程》是什么?簡而言之,《章程》對一所高校的意義就相當于憲法之于國家。教育部于2012年初出臺《高等學校章程制定暫行辦法》,明確依章程自主管理是高校的法定權利。去年11月底,人大等6所高校的章程首批出爐。按照計劃,包括北大清華在內的所有985高校應該于今年6月前完成章程制定,全國所有高校要在明年底前完成。

從剛出爐的北大、清華的《章程》看,985高校的章程都突出了“政校分開”、“去行政化”的精髓。在北大近萬字的《章程》中,將黨委領導、校長負責,學術自由、師生治學,大學自主、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社會參與的基本理念貫穿于章程始終。清華的《章程》相對精煉,只有5000多字,提出學校黨委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是“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在具體制度方面,兩校都明確了校務委員會、發展戰略委員會、秘書長、教務長、總務長、學術委員會等制度。尤其是兩校的章程都強調辦學自主權,將改革的基本框架和制度安排在章程作了相應規定,提出了與職責任務相應的自主權及權利的行使規則。

 

雖然僅隔一條馬路,但北大、清華兩校文、理、工各有所長,“自古”就氣質鮮明。體現在章程里,北大規定了監察委員會制度,由校紀委委員、民主黨派、教職工和學生代表組成,對學校機構及人員具有檢查權、調查權、建議權、處分權,獨立行使監察職權。清華則格物致知地詳細列明了教師中,教學、科研兩類崗位中各自劃分的等級。清華還專門規定,未經學校批準,教職工不得在校外兼職。

北大《章程》的出爐可謂波折——早在2006年北大就由教代會啟動了章程制定工作,去年該校的章程起草委員會又將草案制定分為A、B、C三個版本,校內外反復征求意見和修改,才最終定稿。

 

李紅穎 本文來源:北青網-北京青年報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