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積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國際航天交流與合作,已與29個國家和地區簽署80多項航天政府協定
歡迎國際同行參與中國探月工程
本報記者 余建斌
《 人民日報 》( 2014年11月11日 08 版)
“歡迎國際同行參與中國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以及未來的深空探測等航天領域重大工程。我們將支持中外科學家在日地空間探測、微重力科學與空間生命科學試驗等領域的合作研究,積極推動各國對地觀測衛星數據共享,服務全球環境與災害監測,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在11月10日珠海舉辦的第七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高峰論壇上,國防科工局局長、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如是說。
我國航天事業發展迅速,國際交流合作成果豐碩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迅速,在若干重要技術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進入空間、利用空間和探索空間能力顯著提升。探月工程成功完成嫦娥一號、二號、三號任務,實現了首次月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并在前不久全面突破和掌握航天器高速再入返回關鍵技術。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一號實現交會對接,開始進入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建設新時期。新一代運載火箭工程研制取得重大進展。長征運載火箭迄今為止共進行190多次發射活動,將250余個航天器送入太空。在軌運行衛星已達120余顆。北斗導航系統完成區域組網,正式提供區域服務。
許達哲說,中國政府積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國際航天交流與合作,已與29個國家和地區簽署80多項航天政府協定,在對地觀測、通信廣播、導航定位、深空探測等領域開展實質性合作,取得了豐碩成果。俄羅斯航天局是中國國家航天局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雙方合作領域廣泛。中國國家航天局與歐洲空間局成功開展地球空間雙星探測項目合作,歐空局在中國探月工程中也發揮了作用。中法聯合研制的中法天文衛星、中法海洋衛星正在實施中。中國與巴西聯合研制的中巴地球資源衛星已成功發射3顆,今年將發射第四顆衛星。中國與意大利在電磁監測試驗衛星方面進行了合作。中國政府支持航天企業積極參與通信衛星市場與空間領域的國際商業活動,實現了委內瑞拉、尼日利亞、玻利維亞通信衛星以及委內瑞拉遙感衛星的整星出口和在軌交付,為歐洲W3C通信衛星、土耳其GK—2等衛星提供了商業發射服務,正在執行老撾、白俄羅斯、亞太九號等通信衛星以及委內瑞拉遙感衛星二號等國際合作項目。
將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和重大工程,建立完善的航空航天科研體系
對于未來規劃,許達哲表示,將統籌航空航天產業體系、能力布局和航空航天裝備的協調發展,統籌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和空間科學的協調發展,統籌推進軍民結合產業協調發展。在航空領域,加快支線飛機產業化進程,加快直升機、無人機、通用飛機的產業化系列化發展;促進機載系統設備及配套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協調發展;加大航空對外合作支持力度,提升航空裝備出口的種類和規模。在航天領域,加速航天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打造現代航天產業鏈條和產業集群。
據許達哲透露,我國未來將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和重大工程,加快建立核心和重點專業體系,建立完善的航空航天科研體系。這些重大項目和重大工程包括:繼續實施載人航天、月球探測、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等重大科技專項,論證提出新的重大工程;加快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遙感、通信、導航衛星系統建設,努力構建天地一體、資源共享的空間信息基礎設施;提升衛星發射服務能力,拓展商業發射服務國際市場,開展重型運載火箭專項論證和關鍵技術預先研究;積極推進太陽系行星及小天體探測活動,研制新型空間科學衛星,開展日地空間探測、月球科學研究、微重力科學與空間生命科學實驗等;加強衛星地面系統的統籌建設,進一步完善衛星應用服務體系,擴大衛星應用和產業化規模。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