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 姜春媛)在12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在談到老年產業中服務人才短缺現象時指出,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還是要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基本指向,就是讓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市場會引導供給的調劑,政府也要發揮積極促進作用。
[記者]針對現在老齡化問題和就業問題,我想問中國人口老齡化將催生老年產業發展壯大。據我們了解,老年產業中服務人才出現了短缺,而且人才流動特別快,包括現在人才的薪酬體系相對不是很規范,造成很多人進入以后又走出來,針對老年產業人才培養,我們是否有一些計劃或者政策支持?如何引導現在的年輕人進入老齡產業進行就業?
[胡曉義]我想你所在的媒體會特別關注老齡化問題,你們是很專業的,中國的老齡化,特別是老齡化高峰臨近的挑戰確實是非常嚴峻。同時,我也想說它確實是一種機遇。老齡化是人民健康水平提高的自然產物,它確實會催生一些新的服務業的發展。以大家的常識來判斷,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過去社會經濟發展主要是青年人在推動的,因為消費群體主要是青年人,青年人占多數,而老齡化會給我們帶來一種什么轉變呢?老年人口越來越多,他們的消費意向,包括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需求會在社會中占的比重越來越大,這就要求產業結構特別是服務業結構要轉型,這個轉型是一個自然發展過程,政府的政策要適應這種變化。
你提到這個問題非常重要,今年達到2億以上60歲老年人,而且今后峰值要達到4億多,現在要開始未雨綢繆,支持為老年人服務的產業發展,這是現在就要思考和謀劃的事情。現在這種需求越來越迫切,有一些老年人在家庭、社區缺少服務提供者,或者缺少機構服務方,老年人進養老院難。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還是要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基本指向,就是讓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市場會引導供給的調劑,政府也要發揮積極促進作用。
你講到的薪酬體系問題,這應該是市場發揮主要作用的地方,是一個市場的人力資源價格自然形成的過程,當它出現短缺了價格自然提高了。舉個例子,所有在城市的人感覺保姆越來越貴了,是政府規定的?不是,這是市場形成的價格,因為供給太少。老年人的服務供給也是同樣的道理,當供給不能滿足需求的時候,價位就會提高。政府在里面的作用,我同意你的想法,要促進、支持、培養這方面的人才,為老年人服務也不是簡單的一種服務技能,還要有一些專門培訓。據我所知,已經有一些機構在開展這方面的技能訓練。我部的有關機構也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比如如何認定為老年人提供服務人員的職業資格。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工作,不斷地增加服務人員供給量,促進老年人服務規范化,來應對我們面臨的老齡化高峰的挑戰。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