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的人才意識催化人才優先發展
“要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在2013年6月召開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擲地有聲、振聾發聵。“人才優先發展”正在從一句口號、一個理念,轉變為一系列有力的政策、一系列具體的項目——
陜西省開展了以《人才優先發展保障體系研究》為課題的調研活動,提出了切合本省實際的人才發展總體思路和整體布局;貴州省組織開展了“百名教授博士進企業”“萬名專家下基層”等活動;廣東省2013年財政投入8.5億元,引進35個創新創業團隊和20名領軍人才;經濟并不算發達的廣西,2013年也大手筆投入1.5億元,建設占地150畝的院士綜合服務基地,支持區內各地31個院士工作站建設。
各省區市黨委組織部均設立人才處,各級組織部門共配備專職人員6000多名。13個省區市、6個副省級城市和30多個地級市開展了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各級黨委政府抓人才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明顯增強,越來越多的地方把發展模式由重視招商引資轉向了重視招才引智,由重視項目投入轉向了重視人才投入。
千方百計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
在實現中國夢的征途上,如何更好地引進海外留學人才,更充分地發揮出他們在科技創新等領域的重要作用,成為擺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面前的重要議題。
“我們熱誠歡迎更多留學人員回國工作、為國服務。”2013年10月,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的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一席溫暖的話語觸動了無數海外學子的心。“要千方百計創造條件,使留學人員回到祖國有用武之地,留在國外有報國之門。”真誠的承諾,更加堅定了千千萬萬海外學子報效祖國的決心。
由中組部牽頭實施的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人才”在2013年繼續深入推進,全年共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864人,目前已累計引進近4000人,其中包括發達國家的40多位科學院院士等世界頂尖科技領軍人才。南京市深入實施“321計劃”,2013年共吸引近萬名科技人才來南京創業,累計引進領軍型科技創業人才1780人,集聚“人才”創業人才137人。大連市新建巴黎等5個海外工作站,引進海外留學人才450人,獲批省引進海外研發團隊立項36個。
統計數字顯示,2013年,我國各類回國留學人員達30萬人左右,是歷史最高值。2008年至今,海外留學回國人數已過百萬,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理論成果和實驗突破,在新技術、新產品研發上填補了不少國內空白,特別是在生命醫藥、環境氣候、農業安全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造福百姓的重大成果。
特殊支持推動本土人才培養
2013年12月15日,距地球38萬公里外,五星紅旗在月球上第一次精彩亮相,探月工程嫦娥三號圓滿成功。1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語重心長地說,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面向國內人才進行特殊支持的“萬人計劃”,在過去的一年里順利產生首批人選820名。這些人將得到國家在經費、政策和服務等方面的充分保障。國家也對他們寄予厚望——或領軍國家科技和產業發展,或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或專注于課堂教學,或成為引領未來的新星。
遼寧省全面實施“雙千計劃”,確定“10年2000人”的培養支持目標;重慶市啟動實施了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首批共評選66人。科技部深入實施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年度遴選領軍人才711名、創新團隊114個、科技創新創業人才580名;教育部繼續實施“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遴選支持學科領軍人才210名。航天科工集團充分發揮引進社會資金加大高層次人才激勵作用,組織評選中信航天防務獎10人,每人獲獎20萬元;推薦評選曾憲梓載人航天基金獎2人,每人獲獎18萬元……
掃除體制機制障礙讓人盡其才
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中關村進行了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題的第九次集體學習。總結中關村的發展經驗,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這里有著良好的人才發展機制。他強調,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必須“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為靈活的人才管理機制,打通人才流動、使用、發揮作用中的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支持和幫助科技人員創新創業。”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進一步強調,要打破體制壁壘,掃除身份障礙,讓人人都有成長成才、脫穎而出的通道。各地各部門自覺加大人才工作領域改革創新的力度,以政策突破帶動體制機制創新。
人才政策積極創新。中央統戰部、民政部分別研究起草加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國家外專局探索研究技術移民制度,起草關于進一步加強引進國外智力工作的意見。
人才機制不斷健全。中組部等11部門和北京市聯合推進科研項目評審工作改革,為科研人員潛心研究創造良好環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分類推進職稱制度改革,全面推開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試點工作。
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如火如荼。北京中關村以特殊政策對特殊人才予以特殊支持,天津濱海新區探索實施整建制團隊引才制度,國資委推動北京、天津、浙江、湖北四地未來科技城建設,努力構建與國際接軌的科研管理體制機制……
十八大以來的一年多,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關心和重視下,中國的人才發展站上了一個全新的歷史高點。他們是夢之隊,他們的夢想,和國家的夢想、民族的夢想交相輝映。他們是生力軍,他們用全部的智慧和力量,推動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度在偉大復興的征途上全速前行。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