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平說,天宮二號的規模與天宮一號基本一致,也是長期在軌自動運行、短期載人的飛行器。但天宮二號將在天宮一號基礎上進行改裝研制,以驗證空間站的部分新技術,開展新的空間科學研究和實驗,這將是我國建造空間站之前進行技術驗證的重要階段。
他介紹,天宮二號任務期間,我國將發射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與其交會對接。通過載人飛船把航天員送進天宮二號,開展更長時間生活和工作,進一步驗證航天員在軌駐留能力;航天員將開展科學實驗、飛行器管理和維修等活動,發揮更全面的作用;通過貨運飛船對天宮二號進行推進劑補加,使我國具備向在軌運行的航天器補給大量物資、補加推進劑的能力。這都是為空間站長期載人飛行做技術準備。
同時周建平表示,國際空間站按目前計劃將在2020年退役,而我國計劃于2020年前后建成空間站,屆時或將成為世界唯一的在軌空間站。
他透露,我國空間站包括一個核心艙、兩個實驗艙,每個重約20多噸。為保障航天員能長期在軌健康生活和高效工作,科研人員將加強關鍵技術攻關和技術準備,包括研制貨運系統,突破和掌握航天員長期駐留技術、再生式生命保障及推進劑補加等空間站關鍵技術,開展一定規模的空間應用等。空間站在控制、生保、電源、信息等方面,也將采用最先進的技術,確保其穩定、高效運行。
“我國空間站的建設目標是成為空間科學研究和技術試驗平臺,將為包括港澳臺在內的中國科學家,以及其他國家科學家提供科研機會。”周建平說,空間站在未來的應用中,還將面向空間科學研究和應用亟待解決的問題安排重大項目,包括生命科學、材料科學、航天醫學、微重力科學、天文、基礎物理等領域,致力于在空間科學研究和空間資源開發利用方面取得重大成果。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