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天,陽光灑進中南民族大學南書院自習室,博士一年級學生李軍仔細研讀導師李忠斌教授的最新著作《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恩施州基礎教育資源配置預測報告》,邊看邊記。
入學4個月,這個土家族的博士生已經讀了近70本關于少數民族經濟發展的書,寫下了幾萬字的讀書筆記。李軍說,進大學不易,自己要珍惜每一天的時光多讀些書,畢業后回到夢想起航的故鄉,為更多巴山兒女搭建知識的橋梁,圓更多孩子的讀書夢。
小平頭、寬邊眼鏡,從外表看,這個年輕博士生和與同齡人沒有多少差別。然而,就在這個冬天,當校園里評選年度感動人物的提名發布后,這個小個子男生背后的故事震撼了許多人。
兩度因病錯失關鍵考試,從初中肄業、高中四度輟學,到打工3年準備自考,再到成為在校博士生,27歲的李軍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磨礪。
這個巴山兒郎說,10年來的求學經歷,他是含著淚在讀書路上奔跑,“有夢想,苦酒也能釀出芬芳”。
“我要上學,我要讀書”
李軍出生在湖北省利川縣一個貧困山村家庭。他清晰地記得,小時候,父親總是拉著他的手,指著家門口海拔1500米的齊岳山跟他說,“讀書,是山里孩子走出大山唯一的出路。”
從小學開始,李軍成績始終保持班上第一名。初二時,他還獲得了全國英語(課程)競賽二等獎,這是他所在的三教寺中學有史以來獲得的最高獎項。
2004年4月,一場突如其來的重病從天而降。
李軍突然暈倒在課堂,經醫生診斷,是大腦神經阻塞。以種烤煙為生的李軍家,年收入僅1000多元,為了給他治病,父親不得不賣了家里最值錢的耕牛。
一個多月的住院治療,花光了家里七拼八湊的錢,李軍依舊沒有痊愈,父母把他接回了家。
那年6月的中考,李軍缺席了。看到初中同學陸續拿到高中錄取通知書,他跑到屋后的山上,對著綿延起伏的大山訴說心中的愿望:“我要上學,我要讀書!”
兩個月后,當聽說離家50公里遠的利川三中“為招收優質生源制定了許多優惠政策”,李軍帶著對讀書的渴求向山外走去。
在利川三中校門口,穿著外公用稻草和化肥袋編織的草鞋,褲子上還露著兩個大窟窿的李軍被保安攔在門外。
“我和校長是在釣魚時認識的,他知道我來找他。”李軍急中生智,混進了學校。
素不相識的校長被這個懷揣讀書夢的山村少年感動,不僅特招了他,還減免了高中3年學費,激勵他用心學習,考上大學。
高中時,李軍每頓都吃最便宜的飯菜。因為家里農作物連續3年遭遇自然災害,加上母親患有嚴重風濕病要人照顧,家里常常窮得揭不開鍋。
生活費用完,沒飯吃的李軍四度輟學,每次都是靠老師和同學的捐款加上自己半工半讀挺過來。
直到現在,利川三中的許多老師都記得,有個家境貧寒,夏天只穿草鞋,冬天不穿襪子的貧寒學子,一直穩居學校年級前三名。
2007年,李軍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淮北師范大學(時為“安徽師范大學淮北分校”)。
當錄取通知書來到這個貧寒的家庭時,焦慮多過喜悅,家中更關心的是學費、生活費如何著落。為減輕家里負擔,李軍選擇了北京一所“學費全免、獎學金做生活費、保證畢業就業”的職業院校。
“能讀書,再苦的日子也有色彩”
到北京后,李軍才發現被騙了——學校不僅不提供獎學金,更不減免學費,也不是之前所說的“統招生”,想到離家時父母的興奮與期冀,李軍瞞住家里,一邊打工賺錢一邊讀書。
2008年3月,因交不起學費,李軍被學校開除。
在異鄉,沒住處、沒學歷,他來到一家月薪600元的臭豆腐廠做雜工。每天,這個身高僅1米58、體重不足95斤的少年要先后20多次搬運每袋兩百斤的黃豆到地下室。
在艱難的環境中,李軍咬牙報了自考專科和本科。
從此,不管白天如何勞累,晚上他都會在宿舍看自考教材,同宿舍的工友譏諷他不自量力,妄想出人頭地。
面對工友的冷漠,李軍默默激勵自己,“即使低到塵埃里,我也不愿放棄夢想。”
為有一個更好的環境學習,李軍在一所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沒有暖氣的民房。
下班后,回到住處,李軍會把自己洗得干干凈凈再到學校自習室。即使這樣,自習室的學生見到他,還是會躲避不及。
“趕緊滾出去,再看到你,打斷你的腿。”因一身的臭豆腐味,李軍被學生投訴到教務處,一個領導趕來,指著他氣勢洶洶地罵道。李軍跌跌撞撞跑出自習室,平靜下來后,才發現忘了拿書。
李軍不敢再去學校自習,就在租住的平房學習。冬天的北京,屋里沒有暖氣,在零下十幾攝氏度的房間如何集中精力學習?聽人說吃辣椒可以提神驅寒,他一連買了3斤紅辣椒,邊吃辣椒邊看書,經常被辣得眼淚直流。
被他求學精神感動的房東為他送來4床棉被。裹著房東送來的被子看書,李軍感覺“不僅是一種異鄉的溫暖,還有一種被人理解和支持的力量。”
每月600元工資,只夠勉強交房租電費、報名費和買書,李軍連一件棉衣都買不起。天冷時,他總是將所有能穿的衣服都套在身上,即便如此,每次騎車上班, 他仍凍得渾身發抖。一次下雪路滑,李軍連人帶車摔倒在地,全身麻木,怎么也爬不起來。凌晨6點多,天色昏暗,躺在雪地上,這個一向堅強的少年一度胡思亂 想:“會不會就此死去?”他在地上趟了20多分鐘,直到幾個上早自習的高中生發現了他。
一次,忙完工作的李軍偷偷看書,讓臭豆腐廠主管抓了個正著,工作9個月的李軍以“不務正業”的理由被開除。在這之后,他先后賣過豬肉,當過保安,干過搬運工。無論怎樣艱苦,他都堅持學習。
“只要能讀書,再苦的日子,都是充滿色彩的。”李軍說,正是這種信念讓自己堅持了下來。僅兩年時間,他順利通過了50多門考試,以超過80分的平均成績拿到了自學專科、本科畢業證和學士學位證。
“有夢想,苦酒也能釀出芬芳”
在北京3年,李軍一次都沒回過家,來回幾百元的路費,對他和家里而言都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每逢春節來臨,看著異鄉人陸續回家,本地人一家團聚,他心里特別難受,為了避免觸景生情,他索性買了十幾個饅頭,躲在出租房學習不出門。
2010年6月,捧著大學畢業證的李軍回到家鄉,告訴父親,他想考研(課程)。為讓兒子專心備考,不為經濟發愁,從未外出打過工的父親去了武漢一家建筑工地。
然而,命運再一次跟李軍開了一個玩笑。
2011年,因連續多日熬夜奮戰和嚴重營養不良,李軍患了重感冒,堅持考完政治、英語后,第二天高燒到40度,雖然他掙扎著爬起來,可是沒出門就摔倒了。
英語58分,政治75分,兩門專業課0分。考研結束后,李軍一度消沉,人消瘦到不足90斤。
在最失落的時候,是一摞摞考研復習資料,一段段求學記憶激發了他的求學斗志,他決定再來一次。
2011年3月,李軍帶著1000元投奔在廣東東莞打工的同學,希望掙到一筆錢后能繼續考研。
在東莞,李軍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不得不轉戰廣州,因為是自考學歷,許多企業不承認。
李軍說,那是自己人生最迷茫的一段時間,“當苦讀換來的學歷不被承認時,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痛苦。”
在廣州租不起房子,李軍仍舊住在東莞同學處,錯過回東莞的公交時,李軍就和一些流浪人員睡在地下通道。
2011年7月,命途多舛的李軍終于迎來了人生的轉機,一所高職學校為他提供了月薪4000元的工作。在學校工作的李軍開始有充裕的時間復習考研。
2012年,李軍順利考上了中南民族大學農村與區域發展專業的研究生,兩年后,他繼續在校攻讀博士學位。
如今,李軍正將自己的經歷撰寫成《農民工的博士夢》一書,初稿已經完成十余萬字。他說,希望通過自己的求學經歷,讓更多人敢于挑戰困難,堅持夢想。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