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另类激情_日本三级视频在线播放_中文字幕在线不卡_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www色

您的位置:中國博士人才網 > 新聞資訊 > 引才活動 > 北大歷史系教授劉浦江: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 真教授(圖文)

關注微信

北大歷史系教授劉浦江: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 真教授(圖文)

時間:2015-01-08來1源:光明日報 作者:91boshi

劉浦江教授生前最喜歡的照片中,他身著一件淺藍色西服。北京大學歷史系供圖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遼金史名家劉浦江教授1月6日23點57分在他的家鄉重慶因病去世,享年54歲。北大師生得知此消息后,或打電話,或通過互聯網,為正當學術盛年的他而惋惜,為這位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同事眼中的真學者,如此過早地離開人世而痛惜。

  劉浦江1961年生于上海,籍貫重慶墊江。他1979年就讀于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中國史專業,1983年獲歷史學學士學位,畢業后在中共中央黨校文史教研部擔任助教、講師。1988年,中國古代史專家鄧廣銘先生認為劉浦江是當時青年學者中對宋遼金史史料最熟悉的人,故而調回北大,擔任鄧廣銘的助手和歷史系講師。此后,劉浦江一直在北大教書做學術,曾任歷史學系副主任,是北大少有的只有本科學歷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劉浦江的主要專業領域為宋遼金史、中國北方民族史,主要學術著作有《契丹小字詞匯索引》(與康鵬共同主編)、《遼金史論》等,是中國遼金史名家。雖然有人因他的年紀認為網上稱他為“遼金史泰斗”有些不妥,但他的確是站在遼金史研究前沿的第一人。

  “《遼金史論》出版于1999年,主要匯集的是劉浦江在金史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后他的研究重點進一步轉向遼史,同樣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可以說,國內遼金史學界的前沿,恐怕就得看劉浦江的研究成果。至于民族史,他專門學習契丹文字,利用契丹文墓志進行研究,已經站到了國際學界的前沿。這樣的學者在國際契丹遼史學界恐怕也是少有的。”北大中古史中心王小甫教授這樣評價。

  不僅學問做得好,劉浦江教授還是北大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真教授。他曾為北大本科生開設中國古代史、中國史學史、宋遼金史專題課程,為研究生開設《四庫全書總目》研讀、《三朝北盟會編》研讀等課程,深受學生的歡迎和喜愛。

  有關他在課堂上的風采,當年他的學生何蘊琪曾專門撰文回憶:“劉先生講課由兩部分構成:一段時間是無微不至的對史實的進入——某年某月某日某人某事,非常具體,另一段時間則是他作為一個史學家的觀察和評論,對象就無所不包了,對人對事、對國家民族、對時代,而這些都是從史實中生發出來的。所以他的課是時空穿梭的。為了跟上他的思路,你必須手疾眼快,還須頭腦敏捷,所以一堂課下來特別精神,仿佛做了一次智力體操。”

  值得一提的是,劉浦江作為歷史系教授,還曾經長年為北大中文系本科一年級學生開設中國古代史課程。他的學生陳恒舒回憶說:“他很注意對我們古代文化基本素養的訓練,比如干支紀年甚至紀月、紀日,比如讀寫繁體字等。現在想想,確實獲益匪淺。如果一個老師僅僅能傳授知識,那便算不得好老師,充其量算個平庸之輩,因為這是所有老師都可以做到的。而劉先生身上卻有一種令人肅然起敬的人格魅力,所以很多大一新生將他奉為自己的‘精神導師’。”

  這樣一位真學者、好老師的離去,無疑是讓人傷懷的。1998年,劉浦江在為《遼金史論》寫的自序中有這樣兩段文字:

  “墾荒自有墾荒者的艱辛。老實說,做遼金史研究是一樁很寂寞的事情,缺乏同志,缺乏對話者,與唐宋史學界那種風光的場面自不可同日而語。不過話說回來,史學研究原本就是寂寞之道,其中雖無‘黃金屋’‘顏如玉’,但自有一種旁人難以體味的樂趣。沉潛其中,足以安身立命,也就夠了。”

  “自18歲負笈遠行,離家已近二十載。這么多年中,我總共只回去過五次。前年夏天,當我回到闊別十一年的家中時,看到母親的一頭銀絲,不禁抱愧萬分。我生性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當著母親的面,我什么也沒說。深夜沉思,只覺得欠父母的太多了。在這個世界上,他們所給予我的愛和理解是無可替代的。我愿借此機會,向他們致以深深的祝福。”

  雖然是十多年前的文字,但我們仍能從中理解到他的學問造詣、精神品格從何而來,也能理解為何此番病重他選擇回到故鄉重慶墊江,在那里告別人生。

  (本報北京1月7日電 本報記者 王慶環)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